鲁班这段时间特别有面子,每次朝会,国王只要看到鲁静文书,都是大为的高兴,该用的溢美之词全部用了,也赐予很多东西给鲁静,做老头子当然高兴,私下天天找干将臭美,后来干将看到鲁班都要躲着他。
大量的物资被运往南岸,南岸四个城池的物资全部用在南岸大建设当中。鲁静准备五年内先建好十座城,原先蒙族领土广阔,人口也多,但是一下建筑这么多的城池,成本太高,只能先保证一部分人,然后逐步增加。十座城池包括两座原先蒙族城池改造,蒙族建的城池实在太小,容纳人口有限,再加他们青砖烧制水平实在太差,这次从城墙被破坏程度来看,青砖质量太差,根本不能作为建城的青砖。
鲁静本身就是大周著名城池规划师,所以一个月的时间,五种城池布局图,部分直接参照的以前的建筑风格,U.uuknshom有两种是具有蒙族特色的,鲁静采用蒙族建筑风格目的,主要是为了更好安抚蒙族民众。这一点上是最要姬昊佩服的一点,鲁静懂得因地适宜,灵活变通。
接下来鲁静真正重点工作,是他作为鲁静外院院长之后,最大的体会,知识和文化的确改变一个部落和王国,文字却是承载知识和文化的体现,无论什么样的建筑知识、冶炼、锻造、纺织,畜牧,农耕、造船、航行、武技、文化等都需要文字记载,供后人参考,有利于后期的优化、改进、甚至创新,这样文明才能进步。
所以扫盲的重要性,是放在所有事情前头,特别是部落的小孩,尤为的重要。但是校舍在蒙族来说极为奢侈,除了之前的两个城池和收编周围的小孩,但是两座城池远远不够。
鲁静为这件事上,茶不思饭不想,怕辜负王国对她的重任,她和她智囊团一起思考六天,想出了一个临时办法。城池直接按照大周的标准办,其他村落的形式,聚集超过200人口的都设立临时初学,校舍已木质结构为主。教书的先生就比较特殊了,因为大周已经抽调不出教书先生来支援了,鲁静选择战士作为教书先生。
因为大周战士相对而言基本都是初学毕业,有的甚至上过太学,跟有甚者很多人都是军士府出来的。所以鲁静选择那些语言能力较强,相对比较有耐心,文化程度高的人做临时教室,这个办法让姬昌忙于南岸建设压力减少很多,当场较好,还要求很多官员学习鲁静做事方式。
鲁静的扫盲大运动真是拉开序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