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老师长给他的单子,李云龙请教了几个关于航空领域的专家。
得知是海军司令员来了,航空研究院的领导不敢怠慢赶紧把研究所里的技术骨干全找来了。
“用飞机扔炸弹的方式去击毁日军的军舰?请问,李司令有没有关于日军军舰的技术参数?”一名看起来只有十八岁的专家问道。
“啊,有,我带来了。”
李云龙的警卫员连忙将一大摞关于日本军舰的详细资料递了上去。
“李司令,让我们算一下,可能要比较长的时间,您要是时间紧比较忙,这计算结果我们过几天给您送过去。”
李云龙摇摇头说:“没事,我就在这里等着就可以。”
随后的几个小时李云龙自己在一旁学习丁汝昌给他的海军知识笔记。那些专家和技术人员开始计算数据。
他们根据日军军舰能承受的最大爆破力和我解放区现有的炸药威力测算出炸弹的重量和体积。然后根据现有的航空飞机最大的起飞重量得到结果。计算结果出来之后,这些专家又算了一遍,然后不停地讨论。
最后,这些专家很遗憾地告诉李云龙,目前我们的飞机无法承载您所需要的能击毁日军军舰的炸弹或者鱼雷。
“能否减轻现有飞机不必要的重量提高运载的能力?”李云龙问道。
“我们已经做了最极端的假设,但是仍然无法携带您所需要的炸弹或者鱼雷。我们的发动机提供的动力达不到要求。我们现在正在研制推力更大的发动机。”专家很遗憾的说道。
离开了航空研究院,李云龙坐着汽车向天津而去。
在天津的海军第三修理厂,李云龙询问是否可以制造潜水艇。
结果有人说潜水艇不知道但是鱼雷艇没问题。
李云龙问了一圈,谁也不敢保证说能造出潜水艇。
就在李云龙要离开第三修理厂的时候,一个十六七岁的小技术员拦住李云龙说道:“司令员,我可以造潜水艇。”
“你能造?”李云龙问道。
“我见过,在我们厂后院的废铁堆里有一个清朝的技术人员自己设计制造的水下布雷艇。虽然不能发射鱼雷但是我看和您描述的潜水艇差不多。我看没什么难的。”
“那行,你跟我去威海卫!”李云龙纯粹是死马当活马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