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伯,我也不知道,反正题头诗就是这么说的。”
“《清明上河图》中解出来的密钥写得很清楚‘汴京城北,逊李唐庄’。萸儿,你说应当相信《清明上河图》呢,还是相信江湖上流传的四句诗?”
“我就是纳闷啊,干吗长老们给出自相矛盾的讯息?密钥的对错现下还不得而知,想必错不了,但依据题头诗前两句的暗示,已经出现的结果都是正确的。”
大家一想,也是,“清明一出江南雨”,《清明上河图》刚一出现,江湖上就掀起了血雨腥风,“雨”字谐音“煜”,代表南唐后主李煜是整个事件的发端,一切都围绕着后主宝藏,第一句业已被证属实。
“唐诗四句不过七”,张不吝从乃父处只学会四首唐诗,各取第一句,不是唐诗四句还能是什么?能仁寺板壁符号解出的密码数字一、三、五、七,确实没有超过七。
字字有所指,字字不多余。因此后面两句必定不会是胡言乱语。
夏无极一边思考一边分说:“《清明上河图》中解出的密钥不可能出错,w.ukshm四句题头诗也断不会有误,但这二者的内容又是相互矛盾的,一个说去京城,一个说去京城是白忙,看上去一正一反、一对一错,似乎必须二选一。真的如此吗?不然,我们不妨放下对错,单看汴京和富阳,两个地点并不矛盾,又不是二者只能去一处,干脆我们两个地方都去,就算去京城是白忙一趟,又有什么干系?不过多费些时日罢了,然后再去富阳,密钥和题头诗都照顾到了,绝无遗漏方是万全之策。依本座愚见,这很可能又是长老们布下的迷魂阵,让一般人摸不着头脑,犹豫不决无从下手。”
“对呀,汴京和富阳又不矛盾,夏教主一番话令茱萸茅塞顿开,两处地方都去,不求对错,但求毫无遗漏。”
茱萸从地上一跳而起,这次她无论心里还是表面上,都没有和夏无极唱反调,毕竟大局为重,这个道理她自小明白。
湖上的夜风一阵紧似一阵,荒岛上一人多高的芦苇随着风势向西倾斜,发出“哗啦哗啦”的巨大声响,一个人影从竹棚背后闪身而出,在芦苇丛中疾速穿行。
小岛西侧的那片陆地比四周的芦苇荡干燥坚实,以前住在岛上的渔人在此处搭建了一个简易码头,桩子打入湖底淤泥层,长长的木板延伸至湖面,一艘乌篷船系在木桩上,随着湖水的波澜上下起伏。
那人来到码头,快步走过“吱吱嘎嘎”乱响的木板,伸手解下乌篷船的缆绳。
“叮当……叮当……”挂在竹棚屋檐下的一个铃铛突然警报大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