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8月12日,IBM推出了5150新款电脑。</p>
这款看起来像个米色大盒子的电脑售价1565美元,面向家庭用户销售。4年前,刚成立5年的萍果公司已推出世界上第一款个人电脑萍果II,而IBM加入战团,预示着个人电脑时代降临。</p>
与硅谷隔着整个米国和一个大西洋的芬兰,也开始进入个人电脑时代。</p>
也是在这一年,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统计学教授里欧.华德玛.童奎维特买了一台5150新款电脑,这样在学校里大型机做不完的工作,他可以带回家里完成。但问题是,童奎维特教授用惯了纸笔,很不习惯敲键盘。于是,他把目光转向12岁的外孙托瓦兹。</p>
一个好主意油然而生。随之而来的,是一幅绝美的画面:每次教授在纸上写好BASIC语言程序后,就把托瓦兹抱到膝盖上,让他把纸上的程序用键盘输入电脑。身为数学家的外公的想法不复杂,祖孙两人一起体验计算机带来的乐趣,同时培养外孙对数学的兴趣。</p>
于是,每天放学回家帮外公输程序成为托瓦兹的“家庭作业”。很快,他敲键盘的熟练程度超过了外公。久而久之,他感觉仅输入外公编好的程序不好玩,开始试着自己编程。这位未来的程序大师编写的第一个程序非常简单:</p>
10PRINT”HELLO”;</p>
20GOTO10。</p>
屏幕上会显示一行又一行的“HELLO”,没完没了,直到程序被强行终止。</p>
托瓦兹将“HELLO”换成“SARAHISTHEBEST”后,满屏幕显示“萨拉是最棒的”。本来托瓦兹不算一个体贴的哥哥,但这次耍酷还是成功赢得了妹妹萨拉的感动,这让托瓦兹感觉编程真是太好玩了,托瓦兹从此对编程上瘾了。</p>
每年10月芬兰就进入过冬模式,大人小孩喜欢在户外玩曲棍球或滑雪,托瓦兹却窝在家里通宵达旦地捣鼓计算机。托瓦兹功成名就之后,妈妈安娜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儿子是一个书呆子,从小就很好养,只要把他和一台电脑关进一间小黑屋,再时不时扔点儿面条进去就行。</p>
确实,托瓦兹年轻时的呆气堪称一绝!不善社交,人一多,他就成为空气!衣着不讲究,常常一件睡袍过一天!上中学时数学超级好却不解风情,一直没明白找他补数学的女孩子说的“养大型宠物(字面下的意思是调情)”是啥意思,反而很认真地照顾邻居家重达7公斤的宠物猫!</p>
1987年,在他18岁那年,托瓦兹考上了外公曾任教过的赫尔辛基大学,他报考的是计算机专业。比较搞笑的是,这个专业包括他只有两名男生。看起来,托瓦兹上的是冷门专业,但实际上nix当时已经不经意间为他敞开了一道大门,而过去7年来对编程的狂热爱好,又使他在编程和算法上积累了深厚的童子功。</p>
上中学之前,除BASIC编程语言外,还掌握了用机器语言(0和1的编码)编写程序的能力,对电脑的运行原理和过程了如指掌。学会了自己编写程序设计工具,比如编写的编辑器比电脑自带的还好,让电脑屏幕显示字符的速度快得惊人。对操作系统兴趣浓厚,当时操作系统功能简单,版本众多(每个品牌电脑商都有自己的操作系统),BG丛生,为他提供了解剖标本。正式开学前自学了关于nix的经典著作《操作系统:设计与实现》,对nix系统做了透彻的了解,对它的热情也高涨起来。</p>
1987年,《操作系统:设计与实现》的作者,荷兰的AndreS.Tnenb教授,由于AT&T所有的NIX版权的限制,决定写一个不包含任何AT&T源代码的NIX系统,名为MINIX(即小型的NIX),并开放全部源代码给大学教学和研究工作。全部的程序码共约12,000行,并置于他的著作《操作系统:设计与实现》(ISBN0-13-637331-3)的附录里作为范例。Minix的系统要求在当时来说非常简单,只要三片磁盘就可以启动。</p>
1988年1月2日,圣诞刚过,芬兰还是白雪茫茫的寒冬模式。</p>
托瓦兹揣着圣诞和生日红包钱,在赫尔辛基一家经营电脑的夫妻店,逛了一下午,最终还是只能看着那台最新式的386电脑流口水。那台要3500米刀外观平淡无奇、性能彪悍的386电脑,一直是他心中的女神。只是女神太贵了,他犹豫了很久都没能开口向老板娘询问分期付款的方式。因为他知道他兜里的钱连首付都付不起!</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