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赵康靖提到卫国大典,众人皆是一惊。纷纷议论起来。一旁的仙儿也看向大长老,眼中心中满是期待。
大长老闻言,却是眉头紧锁。反问道:“不知少侠一心想找寻那卫国大典,所为何事?”
赵康靖回道:“实不相瞒大长老,小子自小便听人议论江湖琐事,对武林中的英雄豪杰甚是仰慕,今日听闻家父谈到大典不日将开始,因此逃出家门,准备前往那卫国大典一睹众多豪杰的风采!还望大长老能实言相告,小子定当感激不尽!”
大长老本就觉得赵康靖与自己颇为相似,如今听到赵康靖的豪言壮语,不禁回想起了当初自己懵懂年少时,不也和眼前者为少年一般,对江湖武林充满了好奇?
于是便开始讲起了故事。
“多年前,朝廷惨遭靖康之耻,二帝被金人掳走囚禁。新君将都城牵往南方,定都临安。想来那时少侠和仙儿应该刚出生吧。自此朝廷与北方的金人展开了长达数十年的战争。”
“数十年间,朝廷和金人时战时和,这可害苦了不少百姓。于是便有百姓揭竿而起,既要反抗朝廷的压迫,又要对外抗击外族。在这个过程中,武林人士也渐渐加入了对抗朝廷和金人的阵营。为了方便沟通,全国各地的起义者和武林人士便相商组建了卫国大典,并且定下一年之约,每年的秋分,全国各地的各大门派都会前来参加卫国大典,选出卫国盟主,制定下一年的抗击计划。如今想来,这卫国大典算上此次,正好举办了十届”
赵康靖听得入了神,竟是没注意到大长老已经讲完了往事,闭上了双目。
此时仙儿却是率先反应过来,问道:“爷爷,您以前为什么从来不让我知道卫国大典的事?每次谈论都要将我支开?仙儿很是好奇,爷爷您为何要这样做?”
大长老听罢,长叹一口气,说道:“树欲静而风不止,仙儿,你还年幼,尚不可过早接触这等江湖秘事。况且卫国大典,在某些时刻,不仅是朝廷的眼中钉,更是金人的肉中刺,不知道有多少人想趁着卫国大典,将众多英雄豪杰一网打尽。”
赵康靖听完大长老对仙儿说的话,这才反应过来。接着问道:“大长老,那这卫国大典为何会选择在襄阳举办呢?”
大长老听罢,回应道:“卫国大典举办地选择在襄阳,自然是有其独特的原因。一是襄阳地处朝廷和金人边界的交界,方便远在北方抗击金人的英雄豪杰减少舟车劳顿,二是襄阳乃是朝廷和外族交战的中心,各路英雄豪杰虽说也在反抗朝廷的压迫,但最根本的目的还是保家卫国,因此襄阳便是这天下英雄豪杰的汇聚地。至于这第三点嘛,就得说道襄阳守将赵范将军了。”
赵康靖闻言,急忙问道:“这第三点和赵范将军有何关联?”
大长老回答:“这赵范将军自坚守襄阳城以来,并不像其他朝廷中人那般,只是一味地抓捕江湖中人,反而在暗中给予江湖中人不少帮助,也是因为有赵范将军在,卫国大典才能顺利地开展。”
赵康靖听罢,嘴上说道:“原来赵将军也是个性情中人。”心中却是想着:“看来父亲也算得上是个明辨是非的真男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