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到的日子很快就来了,廖东没让父母来送,他和铁哥们杨槐约好了一起去学校。
杨槐是他的高中同学,三年高中同桌,关系非常要好。
报考时,两人填了相同的志愿,暑假还一起打过工。
到了火车站,杨槐已经在站前广场等他。
这次去西京市上学,家里特地给他买了个拉杆箱,被子席子蚊帐什么的,学校要求统一购买,他就带了点衣服,还有妈妈给他准备的腌菜。
临走时,爸爸塞给他400块钱,是给他一个月的生活费。
学校一天的伙食费大概15块钱,400块钱连吃饭都不够。
上一世因为这件事,廖东跟爸爸吵了一架,这次他却拿出300块钱,硬塞回爸爸手里。
“你这孩子,没钱怎么吃饭,你想饿死吗。”爸爸的脸色比吵架还难看,焦虑的神情让廖东心里十分纠心。
妈妈身体不好,每个月吃药都要花不少钱,爸爸给他的,肯定是从他和廖清清的生活费里挤出来的。
这个男人很少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自己的弱势,他强势了一辈子,曾经的廖东不理解,现在的他,却能看出爸爸身上背着的重担。
“爸!你放心,我已经申请了勤工俭学,那地方包吃的,我又不抽烟不喝酒,100块钱够用了。”
爸爸的眼中闪过一丝的欣慰,没说什么,只拍拍廖东的肩膀。
廖清清给哥哥竖起大拇指,佩服的说,“我哥真棒!好样的!崇拜你哦!”
其实根本没什么包吃的勤工俭学,廖东这么说,只是安慰一下爸爸,车票已经提前买好了,手里的100块钱,将是他这一世事业的初始本金。
“嗨,杨子。”
“东子,这边。”
两人打了招呼,廖东向杨槐走过去。
眼前的火车站,是老火车站。上一世这个火车站遭遇火灾,具体哪一年,他也记不清了,后来整修过。
再后来有了高铁站以后,他就没来过老火车站。
看着斑驳的墙皮,老旧的花岗石台阶,还有生锈的扶手和背着大包小行李的进城务工人员,廖东觉得无比眼热。
他忽然想到,是不是应该找到车站领导,告诉他们三年之内,这里会发生一场大火。
廖东又觉得自己可笑,这种事人家怎么可能会信,说不定还会把他当成意图纵火的恐怖分子,送进派出所。
“杨子,几点到的,吃饭没有?”
“刚到,我吃过了,咱们几点的票。”
杨槐跟他一样,说话干脆利落,从不废话,直来直去。
廖东拿出车票,红色的纸质打印车票,上面写着T616,北州到西京,12点出发,16点49到达。
廖东和杨槐站在候车室的门口,闻着四处飘散的泡方便面味,让人很不舒服。
以前没有觉得老火车站环境有多差,自从坐习惯了高铁和飞机,再回到这里,觉得真是难以忍受。
杨槐倒是没什么不舒服,反而是比较显得比较自在,他胆子大,经常一个人跑东跑西,到了这种陌生的环境,他会感到兴奋。
“听说我们隔壁班的王蕊也考上这所学校。”杨槐对廖东说。
“还有王萍,跟我们一个专业,她们在经济学专业传媒班。”
“哦?”杨槐对廖东的话十分惊讶。
他说的王蕊,高中时一直暗恋廖东,虽然没表白过,但小纸条递过许多次。
至于王萍,他基本不认识,大概记得长什么样子。
“你怎么知道的?”
杨槐想不到,廖东竟然知道王萍的消息。
廖东一时语塞,他当然知道,他还知道杨槐后来为了追王萍,差点跳楼上吊,可惜王萍最终还是没跟他,嫁了个四十岁的有钱老板。
兄弟的困难,这一世得帮他解决掉。
“呵呵,我什么都知道。”廖东不肯多说。
杨槐无奈的摇摇头,“还是你厉害。”
检票时间到了,候车厅里排了三排队,小铁门却只开了一扇,后面的人开始不断向前挤,夹着大包小包的行李,简直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上车找到了座位,他把行李抬到行李架上,幸好买了个靠窗的位置,不用像坐在中间那样局促。
不一会儿,过道和车门口全都塞满了人,上个厕所都没法走。
三百多公里的路程,绿皮车要坐四五个小时,高铁却只要一个小时,华国未来几年铁路的发展,为人们出行节省了四分之三的时间。
眼前的人们,坐在90年代就在运行的绿皮车厢里,根本猜不到未来十年,华夏国翻天覆地的变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