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连连拍桌,示意大家肃静。然后便分发答卷纸。
这个考试,事先没有任何通知,也不像一般科举那么严格的感觉。杨晋打开试题一看,只见试题如下:“有征无战,道存制御之机;恶杀好生,化含亭育之理。驱长毂而登陇,建高旗而指塞,天声一振,相吊俱焚。春雪偎阳,寒蓬易卷,今欲先驱诱谕,暂顿兵刑,书箭而下蕃臣,吹笳而还虏骑。眷言筹画,兹理何从?”
看来挺有难度的,杨晋暗自感叹,可惜自己来学堂读书时间不长。不过既来之则安之,他便提笔开始答题。
众学子也纷纷开始答卷。期间有一些学子陆续去上茅房。
待答题时间结束,大家都开始交卷的时候,院长才发现丁有才的座位是空的。原来丁有才去上茅房了,一直没有回来。院长只好宣布他的考试作废,并安排人四处寻找。
各学子都开始回家了,但杨晋关心丁有才的安危,主动留了下来,派府兵分头去找,自己带着若青,也开始在书院四处寻找。
寻至一处废弃的楼阁处,杨晋探着身子往里面看。而这时若青环顾了四周,见四下无人,在杨晋背后,悄悄拿出了一把匕首。
这个机会,若青已经等了很久了,但苦于杨晋身边一直都有府兵跟随,自从杨晋出了那次事故以后,郡守让府兵一直贴身保护杨晋,哪怕睡觉也要看着。而现在杨晋身边再无他人,是绝佳的机会。
其实,将真正的杨晋刺死,并推入河中的人,就是书童若青!然后若青回去禀报杨晋被蒙面歹徒刺死推入河中,带了郡守大人一群人到案发地点查看。却没想到遇到了穿越过来的杨晋,所以当时才像见了鬼一样,将若青吓的不轻。
杨晋此时再探着身子查看,丝毫没有发觉,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忽然听到有人惨叫一声!
杨晋一听,立刻转过身来,赶紧往声音那边赶去,若青只好悻悻地收起匕首。
到了那边,发现一群人围着一个水井,原来丁有才的尸体在井里被发现了!
院长赶紧让大家让开,不要破坏现场,并通知人去报官。
不一会,官兵就赶到了,封锁了现场,将丁有才的尸体从井里打捞了出来。
仵作草草验了尸体后,向郡臣报告说道:“郡臣大人,此人是被淹死的,应该是在找茅房的过程中,跑的过于慌乱,不小心掉进了井里。”
杨晋忍不住大声说道:“胡说!”便冲上前去。
仵作生气地说道:“是谁在质疑老夫?”他一看来者是杨晋,吓了一跳,赶紧行个礼:“原来是郡守公子,失礼失礼。”
郡臣也赶紧行礼,说道:“不知郡守公子有何高见?”
杨晋说道:“我虽不是仵作,但也懂得,凡溺水之人,腹部必有积水而肿胀。而这尸体,腹部平坦与常人无异!在水井中溺水,落水之人必然会拼命挣扎,导致手指甲有井里的青苔淤泥和伤痕,而尸体的手指十分干净,丝毫没有挣扎的痕迹。最明显的是,尸体的脖子上,有明显的掐痕,分明是被人掐死然后丢入井中,你身为仵作,怎么可能看不出来?”
“这……”仵作十分慌乱:“天色有些昏暗,老夫老眼昏花,刚才看错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