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还真的是这样?李从嘉略显尴尬地看着赵德昭,心中不由得为自己方才的问询感到懊悔:自己就不该多这一句啊!要不然他们师徒俩怎么还会有继续装比的机会?
不过一想到赵德昭口中那句句用典的诗文技巧,李从嘉心中又忍不住有些好奇:教给孩童的诗文技巧,而且还句句用典,这到底是是什么呢?难不成又是《三字经》那样的东西?这个高处俊可真不简单啊!
当然,此时的赵匡胤也很想知道赵德昭说的到底是什么,因为他没想到高处俊竟然教了自己的儿子这么多东西,根本看不出来啊!自己还以为他们俩成天就知道玩儿呢!
可在高处俊的心中,他早就猜到赵德昭指的是什么了,因为他本来就没教赵德昭多少东西,真不知道赵德昭什么时候跟自己学了个爱装比的性子,不就是一本《声律启蒙》嘛!有什么好显摆的!
其实《声律启蒙》是清朝康熙年间才编纂成书的,某种程度上来说和李渔的《笠翁对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书的开头也是一些“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之类的幼稚语句。
不过当初高处俊为了忽悠赵德昭,专门把里面有典故的句子摘出来拼接到了一起,结果一下子就让赵德昭感觉大开眼界:哇塞,还能这样的吗?这也太神奇了!
因此赵德昭今天就想拿高处俊教给自己的《声律启蒙》来在李从嘉面前显摆一下,让他知道不是只有你们南国人才会写诗,我们也可以,而且玩得比你们更妙!
本来李从嘉在诗文一道还是挺有自信的,结果让赵德昭那么一搞,他自己都有点儿心虚了,于是便朝赵德昭露出一副假笑道,“我自然没有听过高公子的大作,不过殿下若是愿意的话,不妨现在就背上一背。”
“好,那我现在就背,世子正好也可以品评一下!”赵德昭说着,便把小手往后一背,像个好学生似的大声背诵了起来,“颜巷陋,阮途穷。冯妇虎,叶公龙。手擘蟹螯从毕卓,身披鹤氅自王恭。世祖中兴延马武,桀王失道杀龙逄。主簿栖鸾名有览,治中展骥姓惟庞。智伯恩深,国士吞变形之炭;羊公德大,邑人竖堕泪之碑。张骏曾为槐树赋,杜陵不作海棠诗。汉致太增三尺剑,周臻大定一戎衣……”
“伯乐马,浩然驴。徐稚榻,鲁班梯。戴发惟闻侃母,断机只有乐羊妻。掷地金声孙绰赋,回文锦字窦涛书。酒量洪深周仆射,诗才俊逸鲍参军。诣阙王通,献太平十二策;出关老子,著道德五千言。未遇殷宗,胥靡困傅岩之筑,既逢周后,太公舍渭水之渔……”
“……”
如果赵德昭把《声律启蒙》中那些幼稚的对句全部都背出来的话,逼格肯定瞬间就降低好几个level,可此时赵德昭只挑着那些有典故的说,逼格自然一下子就蹭蹭得往上涨了。
而作为一个普通听众的李从嘉来说,心中更是掀起了巨大的波澜:难道孩子还能这样教的吗?这也太深入人心了吧?
一篇短短的诗文韵律,不仅把各种典故杂糅其中,同时也锻炼了一个孩子的成文能力,这简直就是奇迹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