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姬宸乃后世之人,自是知晓杜畿、戏忠二人之才,在当时是何等昂霄耸壑。
就先说二人中低调一点的杜畿,单就他的才能,就不逊色于在场的程昱、陈宫。
杜畿传记载:杜畿,字伯侯,是京兆杜陵人。幼年丧父,余一继母,待畿甚苛。
但即使杜畿从小受尽了后娘的欺负,也坚强地活下来了。
并且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仍能以孝事母。最终以自身孝道、德行,感化继母。
之后,孝子之名广传乡里,而汉朝以孝治天下,孝子做官的机会自是比别人多。
所以在杜畿二十岁时,就被任命为京兆功曹,官职虽不高,但,已经很不错了。
功曹为太守的属下,主管选署功劳,也就是考察、记录、推荐本地的优秀人物。
是一个很有实权的官职,这还不算,杜畿还得到一个兼职,郑县令--县一把手。
而就在这个职位上,杜畿平生第一次,显示出了他自己卓越、突出的政治才能。
郑县前任县令,政绩不佳,案件积压甚多,监狱里关了几百人,既不判也不放。
杜畿到任后,亲自到监狱审案,并且在短时间内全部结案,得到百姓颇多赞扬。
于是,其识大体,顾大局之风范,广为流传,并因此受到了上级和同僚的称赞。
不久,杜畿就被举为孝廉,升了官,担任汉中府丞。但因天下大乱,弃官回乡。
回乡途中遇匪,又因携带继母棺椁,所以跑不掉。幸而急中生智,一动不动。
同时,极有胆略的说,尔等只为钱财,我只有棺木,杀我何益。最终躲过一劫。
后来在许都结交了侍中耿纪,和其谈论时事,巧被荀彧听闻,觉杜畿才能不凡。
于是,荀彧就将他推荐给曹操,结果曹操初见之下,就将其任命为河东太守。
而杜畿也不愧得曹操如此看重。在任职内,做出了一番令人哑口无言的政绩。
当时全国的郡县都动荡不安,民生凋敝,却只有河东最先安定,耗损财力最少。
而河东能有如此局面,自然是得益于河东太守杜畿对地方的合理治理。
杜畿为官,讲究崇尚宽厚仁惠,对于管理老百姓,皆都顺其自然。
老百姓若有打官司的,杜畿亲自接见,给他们讲大道理,叫他们回去仔细想想。
若还有想不通的,就叫他们再到府上来(再给他们讲),若有故意挑衅官府的。
父老乡亲自然会责斥他们说,有这样好的官员,我们怎么能不听从他的教诲呢?
从此以后,河东治下,政治一片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很少有来打官司的。
且在杜畿管辖的属县,不仅所有的孝子、贞妇、顺孙,都免去他们的赋税徭役。
而且,杜畿还会亲自到百姓家中造访,随时慰问鼓励他们。
其实,杜畿除了卓越、突出的政治能力之外,还颇有经济、文化头脑。
他督促老百姓在农闲之时畜养牛、马,甚至喂养鸡、鸭、狗、猪等。
这使得百姓们勤于农作,家家都比较富裕,并且境内一时几乎不见流氓滋事。
而待老百姓都富裕起来了之后,杜畿又开始教导百姓学习文化。
他在冬天,百姓都闲下来之时,派遣军队,为百姓讲授武功,强健身体。
又开设学堂,亲自讲学,在郡内形成了良好的民风。
这就看的出来,杜畿不仅能施行内政,还善于经济、文化的经营。
且自身才华横溢,胆略过人,德行俱佳。实乃姬宸心目中必不可缺的重要人才。
……
……
再说这戏忠、戏志才,那更是比杜畿,还了不得的军事大才。
这么说吧,在姬宸心中,就算十个杜畿,也没有一个戏忠,给他造成的威胁大。
接下来,咱就认识一下这戏忠、戏志才。
简单的来说呢:
戏志才,名忠,字志才,汉末颍川郡人。
经荀彧推荐,成为曹操手下谋士,为人多谋略,曹操十分器重,但不幸早卒。
这样看上去,可能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充其量就是个“多谋略”而已。
但其与杜畿同在曹操麾下,曹操却独独器重于戏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