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日入夜,丞相府中,吕不韦正在书房埋首书案,李斯却是风尘仆仆地从外回来。吕不韦见了不由的有些好奇的问道:“通古,这是从何而来,如此急色冲冲,却是有些失君子之礼了!”
“好叫相邦知晓,今日通古闲来无事,却是去了那修渠工地之上,看个究竟了!”李斯听得吕不韦问话,心思一转,满脸从容的回答道。
“哦!不知通古可看出什么来?”吕不韦听后有些好奇的询问,到不是对修渠工程真的好奇,当初在六国之时,吕不韦对于山东六国动用劳工修建水渠的事亦是不少见。在他看来修建水渠亦不过是寻常的利民工程而已,见李斯特意去看修渠,故此才有一问。
“相邦,通古下午转遍整个修渠路径,此渠若是修成,将是当下各国之最,其所能带来的效益将能使秦国在现有国力之上在翻一番。”李斯开口娓娓说道:“且经过通古的勘察,此渠的大体工程基本已经完成,水都长郑国亦正在做最后的踏勘引泾出山的瓠口工程,相信待到明年仲春之际修渠工程将会进入最后的封工收尾。以通古看来,未来秦国将多有依靠此渠!”
“不知你对此又有何见地?”吕不韦从书案上抬起头来,淡淡的问道。李斯听的吕不韦的问话,心中却是松了口气,暗忖道幸好之前多有去修渠工地见识,若不然真心不好绕过此时吕不韦的问话,所谓谎言,当时九分假一分真,如此才能让人信以为真。李斯接着说道:“秦国若将如此浩大之修渠工程修建完,则以后将在无倾覆之忧患;进可兵扫天下,退可修生养息,积蓄实力,以待时机。”“此工程为利国利民之大事老夫心中亦是有数,不过如通古所说却是有点夸大了!”吕不韦淡淡的回应,而后又点教育意味的说道:“此等工程不过利民工事而已,却是不好话太多心思进去。最近相府门客受老夫之命的治国立道之书已进入尾后,不过却是还有一大堆疑难缺漏在,通古若有心思不如将其疏离,好为老夫解忧,也不枉通古一身之所学.\"
“相邦所言极是,通古倒是有些轻重不分了,说不得因此因小失大了。”李斯谦逊的说道,对于吕不韦让其参与书籍的汇编倒是有些意外之喜,如此却是正好让其从中作梗,埋下隐患。
此后几天,李斯于吕不韦手下门客一起,开始了辛勤劳作,疏离吕不韦手下门客编著书籍中的一大堆缺漏。吕不韦此人也可说是慧眼识才,李斯才思敏捷且精力过人,处理事情极有章法,将吕不韦府中的一干主撰书籍的门客摆弄井然有序:补撰、纠错、总纂、誊抄、誊写五坊环环相接,不到一个月就将其中的一些缺漏补遗完整,更是昼夜守在燎炉边最后核定了全部大书文章,并将所有该当吕不韦斟酌的事项一一开列齐备,最后专程请来了吕不韦做定夺。吕不韦观看之后,不禁由衷地赞叹:“通古快捷若此,真乃大才也!有君善后,老夫亦无忧也!“
这却是最近一个月,嬴政为了配合李斯所献之计谋,对外开始称病,卧于床榻。也不知他如何说服赵姬的,由赵姬代替他处理朝政,吕不韦开始对此还心中窃喜,然而事情的发展确实出乎其的意料之外。赵姬插手朝政后,居于**的华阳太后和夏太后竟然也不甘寂寞跳出来,插手朝政的相关事宜,现如今秦国朝政大致分为四块:以吕不韦为首的吕氏一系,以华阳太后和昌平君熊启为首的楚系一派,以夏太后聚拢的在秦国为臣的韩国人马的韩系一派,以纲成君蔡泽和御史大夫魏辙以及赵姬等亲王一派所组成的中立派系。
吕不韦对此可说是有苦难言,心中怒火更是怒不可遏,然而秦国如今因为修渠之事牵连,吕不韦只能求稳,如此派系争斗却是不宜生起,只能心中怒骂小人猖狂。不过有句话怎么说来的,这个世道就是你不欺负别人,那别人就来欺负你,除了中立派系的,华阳太后和夏太后这边见得吕不韦退让,更是猖獗,平时三派如若朝政大事自是为各自派系利益争斗,一旦吕不韦看势大,他们就开始联合起来针对吕不韦一系,等到三个派系之间真正斗出火气的时候,蔡泽的中立派系就开始出来做和事老,要求各方息气宁人,大事为重。
力求秦国现今朝政平稳的吕不韦只能忍气吞声的咽下这口气,心中只能安慰自己说:等熬过来了这段时间后,就来收拾你们这些蹦跶欢地小丑。所以对于秦国朝政的派系争斗之事,吕不韦是烦不胜烦,心中一口郁结之气堵着。如今见的撰写几年的治国立道之书即将完成心中亦是快哉,那郁结之气更是有些消散,心中对于李斯更是欣赏,觉得此人不世之大才,可堪大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