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的一句话,顿时令众人都尴尬在原地,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但是荀彧本人却并无迟疑,说完深施一礼,举步向房门走去。
荀彧虽只说自己无心留下,但他们四人是一道同来,他如此决绝,其余三人也不好有所表示,均是略略摇头,看来也要来日方长了。
眼看就要出门。
“文若且慢!”王猛颇有些急切。
“大人何意?”
“纸上言兵也罢,真才实学也罢,总要试过才知道。总要试过才能让自己知道,才能让天下人知道!”
“……”
“阳明不才,愿以东莱相托,一展四位高贤胸中所学,他日扬名天下,另谋高就,去留随心,阳明必不干涉!”
房间之中,无一不是聪明人,话言至此,其中意思已然明了,众人各各心中算计。
“太守大人如此诚心实意,我等不妨考虑?”戏志才显然是最为急切的。
一郡太守,或许在其他三人眼里算不得什么了不起的大官,但作为一介平民的他,已经很是满意了,而且这王阳明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都很是他的菜。
“是啊,老夫也觉可行,不知文若……”
荀彧本来也是颇为欣赏王猛,也很想一展才华,在现实中练练身手,试试斤两,但碍于名士一直以来的执念,所谓忠臣不事二主。他对于投效之事是极其慎重,现在的王猛也才三十上下,谁又能判断其未来走向?
但是听到刚才王猛的话,分明是把招揽改成了合作,并没有执意要他们投效的意思。心中一动,这对于自己岂不是百利而无一害?自己在东莱可以做朝廷的官,充其量和王猛是上下级关系,而不是他的‘家臣’。想到这里,心下释然。
“当真如此?”
“当真!”
“去留随心?”
“去留随心!”
……
“也罢,既然大人执意如此,荀彧并无异议,不知三位意下如何?”
“哈哈,这就对了嘛,大人若依在下一事,在下甘愿驱驰。”
“志才速言。”
“在下早就听闻将军轶事,当年征战黄巾,每每身先士卒,甚至多次置身于险地,数次险些送了性命,不知属实否?”
王猛有些糊涂,这是要干吗?
“属实。”
“此乃勇将之道也,非统帅所应当,当初大人身为大将,无可厚非,但今后万万不可如此。在下只听闻两人相斗,往来的是刀剑,角力的是拳脚,没听说过有人打架会用自己的头去撞击对方的刀剑,去硬撼对方的拳脚。相反,都会尽力保护自己的头和心脏,当它们将要受到伤害时,甚至会牺牲自己的手足去抵挡。”
“大人当今,在军,为三军统帅,在政,为一方主官,自己的性命已然不再属于自己一人,今后无论如何,都不可将自己置身于险地。不知大人肯依从否?”
这叫什么问题,王猛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戏志才只是在给自己找台阶。
“听志才一席话,茅塞顿开,阳明谨记。”
“好,戏志才拜见主公!”
“好,好,好,哈哈,志才快快免礼。”
他们之前说的是合作,而此时戏志才像是搞错了一般,选择了投效。
“不知大人意欲如何安置老夫?”
“仲德兄想要执掌何务?”
在王猛看来,知人善任很大一方面就是让大家去做自己想做的,人只有在做着自己想做之事的时候,才会更高效,更卓越。所以,他往往会揣测自己的手下想要做什么,在很大程度上,他们想干什么,他就尽量让他们干成什么。给予足够大的权限,足够多的资源,足够强的支持,干好了大家共赢,干砸了那就只能换人,谁也不要抱怨。
“若是严明法度,整治官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