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乙没有把自己的决定告诉苏武,老头子护犊,他一定不会答应。所以卫乙离开时是悄悄走的,都没和苏武打招呼。这一回,他坚信自己一定会成功,而一旦成功,苏武就能回到他朝思暮想的故乡。来日再见,就是在卫乙既陌生又熟悉的汉朝土地上了。
但其实卫乙自己也不知道,他是从哪里来的自信。他只坚信神明的指示,因为这是他的卫国先祖从殷商时期就流传的信念。
不过卫乙还是去见了拓拔陵。不知道为什么,他也愿意把这个挺拔坚毅的男人当作父亲。和苏武,他们倒更像是忘年交的朋友。
拓拔陵听了卫乙的决定,没有表现出诧异,反而出人意外地支持。本来,一个年仅十六岁的少年,扬言要刺杀大单于的谋士,一般人都会当他是年少轻狂。可拓拔陵不这样想,他等待大将军的孙儿继承祖先荣光这一天已经等了很久了,他相信这个少年的血统并非常人所有,卫乙会完成旁人无法完成的任务。
于是,拓拔陵让拓拔鹤做了卫乙的武士。拓拔鹤这些年与卫乙一起长大,建立了难以言喻的默契。不过,拓拔鹤是拓拔陵的匈奴夫人所生,所以做事情果敢、勇武,不似中原女子的柔弱。因为卫乙不愿学武的关系,拓拔陵就刻意让拓拔鹤勤练武术,也练得这小女勇不可当,即使对阵男人,也丝毫不落下风。不仅如此,拓拔陵还把自己那口削铁如泥的折奴剑、胯下疾如闪电的追云马交给了自己的女儿,让她尽心竭力保护卫乙。
临走时,拓拔陵只和卫乙说了一句话:“小乙,无论未来你走到哪,都要时刻牢记:活着,是最重要的事。”
卫乙当然明白拓拔陵的心意,因为这正是他一生的写照。
于是,似乎很自然也很简单,十六岁的卫乙,带着十四岁的赵芜,由十八岁的拓拔鹤驾着马车,离开了北海,踏入了人间,走上了改变历史的征程。历史的变迁,就在这一不起眼却又如此重要的举动中,开始了。
……
当然,即使天下最顶级的武士,也绝不可能闯进匈奴的单于王庭去刺杀谋臣,所以他们得靠智取。赵芜提议,先去问问她的养父,日逐王先贤掸。
先贤掸是匈奴前代右贤王的儿子,按祖制,本应由他来继承其父的王位。可现任的壶衍鞮单于却徇私情,把王位交给了他自己的弟弟屠耆堂,而让先贤掸降级为日逐王。先贤掸因为待人和蔼、知识渊博,很受族民拥戴。即使附近其它国家,对他也比对右贤王屠耆堂好,大家都把他当作单于一般地看。结果,在这匈奴的右地,就实际上形成了两强并立的局面,谁也不肯相让。
这个年代还是“上南下北”的习俗,所以匈奴的右地,也就是其疆域的西部,靠近西域的广大地区。从北海出发,要连走好多天,才能到达先贤掸王部所在的燕然山脚下。不过,现在的卫乙已经是完全的匈奴人打扮,无论怎么走,都不会被当成奸细。
可是,当他们辛苦来到右地的燕然山,情形却让他们惊呆了。匈奴人原本是以游牧为生,不像汉人那样以城池聚居。可是,就在这燕然山脚下,竟然**之间兴起了数座城池,让赵芜都以为他们是到了汉地。
当然了,城墙并不算高,城河也不深广,只是让他们在匈奴住惯的人,觉得很诧异。而最令他们不安的,则是原本日逐王所在的部落,如今已经变成了数座土城。
赵芜带着卫乙小心翼翼地在城池间穿梭,尽可能地避开生人。找得很废劲,才终于在几座城池附近的小村里,找到了一个她们都熟悉的人——先贤掸的女儿小柔。
小柔正在焦急地没方向乱转,见到赵芜像见到救星了一样,连声道:“小芜,父王被他们关起来了!”
赵芜闻言一怔,忙问怎么回事。
小柔道:“还不是右贤王想抢我们父王的地盘。这回大单于要求各部筑城抗击汉朝人,他就把城都修到我们的地盘上来。父王跑去和他理论,他就把父王软禁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