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煊回到全真后山睡房,睡房离厨房不远(吃了就睡觉?)可能古代没有什么娱乐设施,
大家睡觉都很早,天一黑就感觉万物寂寥四周都静悄悄的,山中夜鸟不时的还怪叫几声,一般
小孩子可能还真的会感到害怕(作者小时候回姥爷家,晚上太黑就不敢出去上厕所,打手电筒都不敢去,不是有伟大的发明夜壶估计能被尿憋死)。
闲话少叙,于煊找到童子房,怕惊扰别人轻轻推开房门,转身进入,屋中实在太黑,于煊无法从怀中取出一个小小的金属管子,上面分上下两截比一只钢笔略短,拽下上面的铜帽,急促向里面吹了两下,一朵橘色的火苗就跃然其上。
没错这就是宋朝特色打火机火折子,火折子从南北朝就存在过,据说是一个宫女发明,不过宋朝的时候工艺大大改良,燃烧的灵敏度和持久度也得道了很大提高,首选是用干燥的植物藤浸泡易燃的油类物质,然后和芦苇和棉花放在一起,不断捶打使得其松散,然后加入松香硫磺等物放置于竹筒或者金属圆筒之中,用时甩动或者快速吹动即可引燃。
不同档次的火折子燃烧时间不同,有些高档的还加入香料,燃烧起来暗香流动价格不菲,于煊手中这个带铜帽的火折子就是高档货,价值10贯钱,如果买蜡烛的话也能买上500多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