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尔曼尼亚帝国终于来了。以武勇闻名的皇帝:阿尔布雷希特·腓特烈二世陛下亲自下诏,令使节将战书呈交给托里斯特的国王亨利一世。预示着狂风暴雨来临的一纸空文还未交到亨利陛下手中,皇帝便大手一挥,命令先头部队立刻进发,直接进攻托里斯特本土。
皇帝之子,被外界称之为“最有可能继任帝国皇位”的腓特烈·威廉殿下亲率名震大陆的条顿皇家骑士团从加尔马尼亚首都维也纳出发,此前他曾一度凭借战功享誉大陆,托里斯特贵族认为他和他的骑士团是带来死亡的黑色雄鹰。
(PS:加尔马尼亚的首都在小说中是“文多波纳”,这是罗马时代维也纳的名字,为了方便阅读,在此改为大家熟知的“维也纳”。腓特烈·威廉小说中并未出现,此为作者杜撰,小说中的帝国皇帝名为“阿尔布雷希特三世”,是一位“在激烈势力争斗中嬴取了皇帝宝藏,就像野心的凝聚物一样的四十岁男人”)
大陆历十月三日,加尔马尼亚帝国对托里斯特王国的侵略战争爆发。这天云层很低,从帝国本土望去,远处的山峦朦朦胧胧,颜色灰淡。
“这么冷的天气,北方可能还下着雪呢。”威廉皇子骑在鹰头马身有翼兽身上,自言自语。帝国选择雪季西征。由于降雪,北方的海盗不能远渡而至洗劫帝国本土。每一年,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始祖“弃民”总会肆无忌惮的抢.劫村庄,威胁国民生命安全,甚至历史上出现过贵族被绑.架的记录。体格剽悍的弃民拥有强大的魔法,他们的战斗力一直深为哈尔凯尼亚本土忌惮,几次北伐皆为无果。
按照一般的用兵原则,加尔马尼亚先派遣年轻有为的威廉皇子率领帝国的编外部队——由无权继承家族的贵族们汇编而成的条顿骑士团作为先头部队开进托里斯特东部沿海。另外则由大将波西米亚公爵率领的帝国军本部部队沿别路出发,经西南内陆向托里斯特进攻。
另一方面,在阿姆斯特丹的查尔斯陆续收到了关于帝国出兵的情报。远方的公爵父亲也派急使传来口信:
“速速放弃阿姆斯特丹,回家!”
前后多名急使来报,仿佛父亲在后方连声呼喊一般。查尔斯细心招待了使者,并不慌不忙地做出答复:
“孩儿迟早会撤回拉·瓦利埃尔,只是先在前方抵抗一阵,父亲勿虑。”
使者回去后,查尔斯独自沉思良久,回头望着自己的部队,坚定地说:
“要我放弃我的领地,不如折断魔杖,告别凡尘!”
这句话传到了首都托里斯特尼亚,公爵心急火燎,向亨利一世请谏,要求发兵迎敌。但国王只是沉闷地回答一声,并没有做出反应,加紧了备战的速度,以不动应万变。
“这绝非傻瓜之言。此子将来不可限量!”
亨利想到了曾经的花园游戏,查尔斯也是一样死守自己的花圃。还肆无忌惮地入侵了别人的花田,用篱笆和锄头捍卫自己的权益。哪怕是抢来的……他的心中又升起了一种莫名的忧虑,这样的阴霾并非出自于声势浩大的敌军,而是出自于一个十岁的孩子。好奇心最终战胜了不安,他非常期待这个男孩的表现。
于是国王出言安慰自己的老友,劝他不要担心,孩子已经长大了,有了自己的考量,应当鼓励才是,况且威廉皇子是闻名遐迩的名将,不会做出伤害贵族孩子的残暴行径的,有何大碍呢?
公爵摇了摇头便走开了,国王也不知道他听进去了多少,但是身为朋友,他只能做这么多,不能因为一个孩子而破坏托里斯特的整个计划。
查尔斯从未希求过援军,他想到的只有来势汹汹的条顿军团和应敌之策。但无论如何,阿姆斯特丹乃至托里斯特都只能防守反击,国力的大小局限了托里斯特不能抢占先机,只能待敌人行军疲惫从而迎头痛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