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老人举碗发出喝汤之声,小老头也端上两碗香喷喷清汤水饺,上面飘浮着几粒葱花。
“两位……大师,慢用。”小老头有些扭捏的说道。对着老僧称呼大师他没觉得有什么,可对着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和尚他就觉得有些变扭。不过这也没啥,兖州崇道不敬佛,对着和尚随便称呼没什么大不了,可要是对着道士那就不行。
两人都朝小老头起手合十口颂阿弥陀佛,二人像是排练过一般,同时合掌同时诵言。师傅教徒弟,徒弟学师傅,不愧是对师徒俩。
小老头放好两碗水饺在桌上就要转身离开,一旁的老人刚好喝光面汤。
“再加一碗,才吃了半饱。”小老头和不通都看向老人,那碗口估计都有不通此时的小脸大,那有人吃完就这样一碗面还吃不饱的,关键是连汤都喝光了。小老头回神过来,朝着老人露出笑容,他可不管老人是不是真的没有吃饱,自己给的面决定是整座城中分量最足的。拿起老人空下来的碗,喜滋滋走回木车,今夜才摆摊不久,就有三碗生意上门,不是三碗,现在是四碗了。
老人在小老头走后,再怀中掏摸一小会,拿出一个干瘪的钱袋。倒着袋口朝向桌子,八个铜板从里面掉了出来。
“老板,面多少钱一碗?”
“五个铜板一碗。”小老头,头也不回的说道。
“刚吃了一碗没有吃饱,第二碗能不能少一点?”
小老头配好可油盐调料,听到老人这话才转头过来。看到桌子上,放着的八个铜板,心里暗自打着算盘。少点就少点,不亏钱,少赚点就少赚点。
“给八个铜板就好。”小老头说道,头刚转了回去忙活手中事,又转了回来,朝老人笑着。“还是大碗。”
不通低着头将小老头放在身前的水饺推向师傅那边,微微抬眼看向老人。“这老人还真的有趣,那有人把面都吃完了才来讲价的。”不通小和尚心里想道。
推向师傅那边的碗像是被什么东西阻挡住,死活也推不动。不通这才抬起头看去,阻挡住他的正是师傅的手。
“师傅,这是干嘛啊?”
“师傅吃一碗就够了。”老僧捧碗放回不通身前。
“师傅,出家人不能打诳语。”又推着碗向师傅那边。
“师傅没有打诳语。”老僧又将碗放回不通身前。
“师傅,不能仗着佛法高就可以欺负弟子笨。”
“刚刚你明明说了,你想吃两碗。”
碗中几粒葱花被两人推来推去晃动不已。
“这就对了嘛,师傅只是说想吃,没有说要吃。”
“师傅……”不通想着想着,小脑袋还真想不出别的话来反驳师傅。
“钱都付了,不吃就浪费了。”老僧从大袍中拿出十颗铜板放到桌上。
不通愣愣的看着师傅,这几日师傅越来越不像以前,让他有点不认识眼前人,心里还有一股莫名伤痛之感。
“不吃就给我吃。”坐在对面的老人直接伸手来抓大碗。
不通急忙挡住老人伸过来的手。“谁说我不吃了。”不知怎么,他的话音有些大。
老僧朝着老人合十致歉,对着幡然醒悟的小和尚摇了摇头,也没有开口责怪。
不通心情有些低落,拿起勺子一口接着一口吃着水饺。包着香菜和兖州最为常见的苦菜馅的水饺,没咀嚼几下就吞下肚。想起以前在山上,每年过生辰时师傅会为他准备一碗长寿面和与他岁数相同的水饺,只有到了过年时,才可以和师傅一起包着水饺,饱饱大吃一顿,就算把肚子吃的滚圆,师傅也不会阻拦和念叨。
想着就快要过年了,就想到了小寺庙。他要去天波寺,师傅要去很北的北边。他和师傅两人都要走,小寺庙没人照料,几场大雪下来不就要塌了。不知不觉碗里已经空空,一勺下去只有清汤和一粒葱花,这才回转思绪。
一个水饺落入碗中,不通看向师傅伸回去的手。每年过年吃水饺师傅都会这样,他还记得自己问师傅,碗中明明还有水饺,为何师傅还要夹一个给自己。
“在山下过年时,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一碗鱼肉,哪怕再穷的人家也都不会少,过年有鱼年年就余了。家中最为长寿的长辈,都会为晚辈先夹上第一口鱼尾肉,这样他们一年下来,余下的福都会给了晚辈,来年晚辈定会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度过一年。我们都是出家人不能破戒,师傅也只好用饺子代替。”那时的师傅不像师傅,倒像是一个慈祥的长辈。而他那时啥也不懂,听着师傅的话,手进碗里夹出师傅给他的那个饺子,重新捏成鱼的形状,在师傅的目视下一口吃下。以后每年过年,都会有一个饺子提前包成鱼的形状,那个饺子每年都会先进师傅碗里,再进入他的肚子里。
“师傅,还没过年不用给我。”不通盯着碗中本无饺子如今又多出的一个饺子,声音微弱的说道。
“今年肯定赶不回去过年了,这顿饺子就当师傅陪你提前过年了。”
不通眼角低落一点泪水进入碗中。“只是今年?”
“只是今年。”老僧回道。
不通端起大碗,直接将半碗清汤和饺子吞下。脸颊也不知是被汤水打湿还是……
“已经缝好。”庄秀走出铺子朝着两人说道。
铺子里,不通穿上一身白如月华的新僧袍,在师傅身前转了一圈,老僧满意的点了点头。不通走去一边脱下新僧袍,换上旧僧袍。
“小徒从小就在山中长大,未曾独自出过寺庙。不知施主能否再帮贫僧一个忙?”老僧在小和尚走后,朝着庄秀说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