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尹提前两天来到寿春,让他柳鲤怎么办。
……
千余灾民行的并不快,午时伍子胥一行就追上几里长的队伍了。
伍子胥对兵卒的阻拦并不在意,怎么说伍氏也是上大夫之家,送上三十铜贝,伍子胥就能在灾民中来去自如,担着豆渣饼,看见老人孩子,妇人就分上一个,收获许多感谢,对有孩子的灾民就问他们,可有愿意去五十里外椒邑定居、生活,椒邑的农田精耕细作,正要好多人手,蓼邑大别山里开采瓷石、砍树、采石的各种矿场都要人手,以后的铁矿、煤矿也要大量人工,另外有小孩的楚人才能安心在椒邑定居,愿意去椒邑定居的有一百多户,近三百人,兵丁押着灾民折向南边的几座小山,奉上七十铜贝,伍子胥领着三百愿去椒邑的楚人告别兵丁,他们会折向南边山林,伍子胥领着灾民继续向西边行去,伍子胥准备让他们沿河去蓼邑,再在蓼邑用船接到椒邑。县卒奉禄一个月三斗粮食,是不发铜钱的。
六月初十伍子胥的黑瓷铺子正式开张,两排靠墙的货架上摆着第二窑烧出通体黝黑发亮的黑瓷,瓶、盘、碗、杯等等,铺子外挂着巨大的牌扁,不同于左右的招牌,平挂在门上,伍子胥为了吸引主街的目光,直接从店铺的二楼取下一块外墙木板,把招牌伸出墙洞固定在墙上,又让铺子的伙计捧着黑瓷去南北主街叫卖。
普通陶器几文钱一只,器型小的黑瓷他准备五十文一只,大的器型上百文,而且在木架上用白色的竹片标价,活活脱脱的瓷器自选超市。
商业上的推广,如今不是正好有个极好的机会摆在眼前么,楚王对大臣的贪腐并不在意,对掌管谏议的咸尹也不倚重,咸尹就像六部的史部副官一样,手里握着各地县尹的升迁大事,比太子太傅可要强得太多了,太傅说到底只是未来国君的辅导官员罢了,算是虚职,跟实位是没法相比的,楚国向来有杀王自立的传统,更不要说小小太子了。
咸尹子常,楚庄王第三子公子贞之孙,灵王堂弟,王弃疾继位,为交好王室公族,任为咸尹。送上黑瓷,制造话题,扩大影响,士人喜闻王使咸尹至寿春,奉上凤凰黑瓷,进献楚王,这么好的机会伍子胥怎么会放过,他早有准备!
这年头,若是真正的贵族上大夫,封地广大,产业众多,官商勾结,手下能够耕种的土地数万亩甚至十几万亩计,他们会侵吞下层楚人偷偷开垦的土地,化私田为公田,就像伍子胥祖父封椒邑,那椒邑上的土地、山川、人口都成了伍氏的私人财产,椒邑三姓开垦了千余亩私田,碰到严苛的贵族,会被尽数夺取,伍氏只要按时向楚王纳税,秋收交粮,战时出私兵随王师出征,没有人会为下层庶民说话。
主街上突然传来一阵锣声,昭视着王使出巡,听到锣声的楚人涌向主街,楚国向来与北方中原不同,一直以内圣外王做为国策,对外征战,对征服的土地人民施加恩惠,选择当地贤明的的人统治新附国土,使楚国无比强盛,起于蛮荒,威服中原,寿春对王使向来欢迎,满城欢呼。
由于时间是六月中旬,中午过后会很炎热,咸尹子常选择早晨巡视寿春,下层楚人农闲之时早上是不吃东西,只有条件稍好的上层士人才会一天三顿,等到王使出巡的锣声传遍寿春,伍子胥慌忙放下碗筷,取出黑瓷凤凰,让掌柜手捧木盒跟在身后向主街行去,小菏在临出门时为他整理衣冠,叮嘱万事小心……
满城楚人都涌向南北主街,寿春城三万人,这可真是摩肩接踵,挥汗成雨了,黑瓷铺子离主街并不远,伍子胥先人一步来到主街,只见四处都是人头攒动,街上两排县卒隔开人群,远处身着白衣的十数人从南方走来,楚城主街都是南北向,王使巡视都是从南向北行,楚人北上的野心从来没有停止,春耕都过去许久,北方的寿春,巡视的王使才刚刚到达。
王使巡视之后会在县尹门前接见身穿白衣的士人,伍子胥要向北挤到县尹府,可有一千多步的路程,本来都是下午巡视,突然改成上午,谁能想到,早早知道的话,伍子胥早就在那等待了。
前后都是人,往日只要半刻脚程,千余步距离,万万来不及了,咸尹子常行到县尹府前的小小广场可要不了多久!
咸尹可没可能等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