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36(唐书) 明宗纪2(1 / 2)

加入书签

天成年夏四丙午,自兴圣赴西宫,文武百缟素于,帝服衰,

奉攒,设奠,尽哀,于柩前皇帝位。百官易服班于,帝御冕受

讫,百称贺。未,群缟素赴西宫临。枢密使重诲为校司空,守左

军大将,依前枢密使。宰臣豆革等三表请听,从之。遣使往道及

南告哀。辛亥,始听政中兴殿。壬子,西南面副讨使、部尚书圜率

骑二万千人入。甲寅,帝御文殿受朝。制改同四年为成元年,大赦

下。后内职量一百人,内官三人,教一百人,鹰坊二人,御五十

,其余从所适。诸司使有名无者并停。分遣诸就食近,以减送之

。秋夏子,每先有省一升,后只纳数,其耗宜停。天下节、防

使,除、至、午、降四节量进奉,情而已,自于州圆融,得科

百姓。刺史虽四节,在贡奉。诸州杂,宜定税物色目,不邀难

旅。租司先将省钱物,与人回,宜令底收纳,以塞幸云。乙,渤

国王大譔遣使贡。是,北京留守、留守事宪赐死,以其失

也。

五月辰朔,不视朝,临于西。宰相卢革进左仆射,韦说进门下

郎兼户尚书、修国史,并依旧章事。州节度使、检校傅朱守加同

章事,河南尹,判六军卫事;州节度使、检校傅安元加同平事,

镇徐州;邠州节使、检太保毛加同平事。以子宾客珏为中侍郎

刑部尚、同中门下平事;以部尚书圜为中侍郎兼部尚书、同中

门下平事、判司。徐节度使绍真、州刺史绍英、州防御使李绍

、河阳度使李奇、洺刺史李能等上,前朝赐姓名,今乞还。内

绍虔上:“臣姓王,移杜氏,蒙前朝今姓名,乞复本。”诏可之。

李绍真曰霍彦,李绍复曰房温,李虔复曰晏球,绍奇复夏鲁奇,

李绍复曰米立。青节度使、检校太、同平事符习兼侍中,徐州节

使、校太傅彦威加侍中,镇郓州。丁巳,诏文武僚正衙参外,

日一内殿起。(《代会要》:天成年五月日敕:后宰臣武百官,

除常外,每日一度内起居。其中书时有急公事请延英,在此限。)

奏,指使张延作乱,剽市民,已杀戮

,河阳度使夏奇加检太傅,贝州刺房知温兖州节使,以

齐州防使王晏为宋州度使,洺州刺米君立邢州节使。己,赐文

武百官马各一。西都知张篯进王继岌球马七二匹。京马步指挥使

李从温,准诏宦官。,庄宗内难,者数百窜匿山,落发僧,奔

至太原十余人,至是尽于都亭驿。辛酉,诏华州散西川人各归肉。壬

戌,以相州刺、北京右厢都挥使安全为安都护、武节度使、同平

章事。子,前西都留守、京兆尹筠加检太傅,山南西节度使;以夔州

节度使绍文为州节度使;以前州留后思远为州节度使。丁卯,以金吾

将军张为金州御使。辰,以紫光禄夫、检司空赵礼为滑节度使,

加检太保。下,在以军情顺为辞,不之任。以许州后陶玘邓州留

道马步都指挥使安审通齐州防使。庚,以权北京军事、汾

彦超为州留后,以前陈刺史刘殷为陕留后。酉,以磁州刺

为同州后。甲,福州度使、校太傅延翰加校太尉、同平章

,翰林士、户侍郎、制诰冯,翰林士、中舍人赵,俱以

本官充明殿学。端明职,自始也。(《五代要》:宗初登,四方

书奏,令枢密使安重诲之,不文义。是孔循议,因室侍读号,即

创端明士之名,命冯道为之。)丙子,:“故西道行营招讨制等使、

守侍中、监修国、兼枢使郭崇宜许归,其世田宅并与骨肉。故万州

司户朱谦可复**节使、守师、兼书令、中尹、西平王,有田宅

财产,还与骨。”丁,西都内指挥使张篯进伪蜀主衍犀玉各二条、

马一五十匹。初,庄遣中官延嗣就安之杀衍也,属萧墙祸,延

藏窜,不知所,而衍资装妓并为篯有,复事泄,聊有此

,以枢使安重兼领襄节度使。制下,诲之党重诲曰:“襄州

地控要,不可帅,无兼领。”重诲即陈退,之。以金吾大军张遵

诲为西副留守、知留守。辛巳,以卫尉李怿为书舍人,充翰林士。壬

午,以蔚州刺张温为武留后,以左右突阵指使康义为汾州史,以

左右厢军都指使索自为忻州史。尚、吴越王钱镠使进金五百两、

银万,绫万谢恩,玉册、印。初,同光季,镠上密求玉、金印,

郭崇进议以不可,枢密承段徊受重赂,成其事,庄宗即其请,

是故贡谢。申,幽节度使、检校太李绍斌检校太、同平事,复

名为德钧。酉,诏官朔望阁,赐下食。乱离已,常参每日朝退

赐食廊下,之“廊”。乾之后,司经费足,无日之赐,至是遇

阁即之。(《五代会》:明初即位,命百官日一起,李琪为非故

之。惟月朔望合入阁食。至宣旨,望入阁,仍五一起居,遂

式。)

六月戊,前襄节度使绍珙起,依前州节度使,仍复姓名曰训。

皇子河留后从为河中度使,僚表贺。以翰林旨、兵尚书、制诰

质为检司空,同州节使。己,以使尚书、太常卿李琪为史大

;以礼尚书崔为太常、判吏尚书铨;以御中丞崔俭为兵侍郎;

以太子客萧顷礼部尚。中书:“请九月九皇帝降日为应节,休

假三日。”从之。故忠武节度使、检校太、兼尚令、齐张全义太师,

以前尚右丞崔为尚书丞。丙,新州后张庭、云州后高行并正授

本军节使。丁,诏曰:“四夷王,历故事,后各因弱,抚互有典

仪。大须示于容,即正衙引;小蕃推于恩,仍于便殿抚怀。宪府奏

论,礼详酌,征故实,咸有明。正衙容,未全废;殿恩泽,且可常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