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大餅“摊”的烧烤
三转炉车间是中国钢铁企业的一个缩影,它同全国许多大大小小的钢铁工厂一样,经历了艰难曲折,艰苦奋斗,不断创新,不断完善的发展历程,它为国家的钢铁事业贡献了巨大的力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业绩。他们在披荆斩辣的道路上漫步前进,英雄的钢铁勇士付出了辛勤的讦水,流淌过热腾的鲜血。他们有过惊天的欢笑,也有过极其沉痛的悲伤,但他们没有被困难吓倒,没有被悲痛阻止,停步不前,而是继续一往无前地向前奔跑。
由于是新车间,纯氧顶吹炼钢的新设备新事物,在快节奏高強度的连续生产过程中,有时会发生挫折,产生故障,甚至发生意想不到的生产事故和安全事故。有一次在出钢结束后钢水包发生漏包,1600度的钢水从钢水包里全部漏了出来,红红的高温钢水先漏在钢包车上,满车的钢包车铺满了钢水,烧坏了驱动钢包车的马达,烧掉了连接马达的抗高温的粗粗的电缆线,使钢包车动弹不得,死死地困死在原地,钢水顺着钢包车流到钢包车的车轮砸上,再顺流到钢包车车轮滾动的钢轨铁路上,将钢包车和钢轨紧紧地连接在一起,红红的钢水因为刚刚出炉温度极高流动性很好,顺势而下舖在了渣弄地面上,厚厚的一层红钢犹如一块大餅。在那种情急下,人根夲无法靠拢,眼睁睁地看着整整一炉炼好的钢水从钢包里全部漏完,铺在了钢包车和渣弄里,造成了一次重大的生产事故,车间工人通俗地称这事故叫“摊大餅”。从此,这个炼钢炉只好停止冶炼,这个炉子的生产作业线也只能暂停待命。出了大生产事故,车间领导和当班生产值班主任都来到了现场,指挥抢救。现场是烟火燎尧,硝烟弥漫,高温灼烧,热气沸腾,脚不能踩,人不能近,这怎么办?唯一的指望是降温。打开附近的水笼头,人在远处向渣弄大量浇水,让钢水由红变黑,慢慢降温,这时人仍然不能靠近,一是水蒸汽朴面而来,二是脚站不上虽然发黑但仍然是几百度的“钢大餅”上,怎么办?再等一等,要等很長时间才能冷却,可是时间就是钢,这么多设备都停了下来,太可惜了,不等吧,人上不去,不能抢救,英勇的钢铁汉,硬是顶着钢大饼的烧烤,冲上去抢救,他们站在钢大饼的外圈,用長長的氧气管直吹钢大饼,把铺在渣弄里地上的钢大饼一小块一小块切割开,然后把这些小大饼一小块一小块从渣弄里的地面拖走。接着用气焊割刀把连接钢包车的钢块一小段一小段的割下来,让钢包车与钢大饼分离。经过连读几个小时的灼热烧烤下的奋战,直到钢包车可以移动了,内燃机小火车从渣弄后面进来,用特粗的钢丝绳和特大的钢链条把钢包车从渣弄里一点一点向外拖动,就这样,把钢大饼粘牢的钢包车硬拖拖到渣弄外面。经过艰难困苦的顽强奋斗,渣弄里的钢大饼清理掉了。
接下来,就要把原来铺在渣弄里让钢包车在上面走动的,被钢水冲坏的旧钢轨清理掉,把渣弄地面重新平整好,然后再在上面架上新的钢轨,这任务由车间铺轨组承担。车间铺轨组是负责全车间所有小铁路铺设和维护管理的班组。全车间有小铁赂一,二千米,它是车间外圍主要的生产运输线之一。铸钢厂房浇铸好的钢锭,要靠小火车拉出厂房通过外圍铁路运到在厂区最北面的检钢场地进行精整加工;把厂房外面准备好的钢锭模靠小火车沿着轨道送进厂房;化铁炉用的料斗车靠小火车送进化铁炉场地;渣弄里的大渣盆靠小火车拉到外圉的大渣场。小铁路上的内燃机小火车由厂运输部负责运营维修和管理,地面上的铁轨全由铺轨组负责。铺轨组组長秦小钢是又一个驰名车间的钢铁硬汉。渣弄发生摊大餅事故后,秦小钢带领全组人员从一开始就奋战在渣弄里,同其他班组的抢修人员互相帮助互相配合,为抢救生产事故竭尽全力。现在渣弄里清理工作全部结束,下一步的舖轨任务全落在舖轨组身上。巳经经过了几个小时的恶劣环境的艰苦危险枪救,巳经身疲力尽了,接下来又要继续做好铺轨工作确实已力不从心了,可是他们没有退缩,没有惧怕,而是发揚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连续作战。在艰苦的环境中,只见秦小钢和几个组员蹲在地上,精准地丈量新钢轨,手拿焊枪割刀,将钢轨截好铺平固定筑牢,他们把新的铁轨按照严格的轨道标准整齐地铺设在渣弄里,保证新的钢包车顺利开进耒,迎接抢修完成后的重新开炉,迎接钢铁勇士重启的夺钢大战!
第二节无法忘却的树永春
树永春是三转炉车间的一位青年工人,中等身材,体魄健壮,圆圆的脸蛋,白净的的面庞,两个不大的眼睛,炯炯有神,他待人和气,彬彬有礼。他工作在铸钢厂房的装钢包组,工作仔细认真,一丝不苟,是班组里大家都非常喜欢的年轻工人。装包组主要任务是在钢水包里装好坭心杆,在浇铸钢锭时,浇钢工人用人工通过机械操作把坭心杆慢慢抬起,让钢水能从纲包的出钢口流出来浇铸到钢锭模里成为钢锭。通俗地讲,坭心杆就好像水笼头,要关得紧,打得开。所以装包组的工作在车间里同许多其他班组一样,十分重要,极为关键。装包组的工作要求很高,不能有点滴粗心.操作非常严格,绝不可以有丝毫差错,否则会造成漏钢或者打不开无法浇钢。除了工作要求很高,还有工作环境特别艰苦,他们经常要在浇完钢的钢包温度还没降到很低的时候开展工作,面向炽热高温的钢包,就是穿上厚厚的防护服,又带上防护工具也不能完全阻挡钢包里的奔腾热气朴面而上,工作条件既危险又艰难,在这种情况下要把钢包里的坭心杆精准地装好,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可是钢包组的钢铁勇士不畏艰险,奋战不停,完成了一炉又一炉的装包任务。树永春在小组里虚心向老师傅学习,很快掌握了要求很高的装包技术,克服了许多困难,出色完成了各项任务。在他身上可以看到三转炉的青年一代满面春风,朝气蓬勃,像春天里的林木茂盛,生机盎然。树永春的名字很美,像是長青的松柏树,不论严寒冰雪,****,都巍然挺立,永葆春天的翠绿。树永春就像自已的名字一样,全力以赴,勤勤恳恳不停地绽放着青春的光辉。
为了能适应这样恶劣的环境,能连续工作,装包组同其他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工人一样,他们加大防护,用厂里提供的盐汽水,给自已补充盐分和水分,以此使身体不因大量出汗而造成虚脱。还利用休息的档口到铸钢厂房边上的冷气室蹲一会,让浑身上下的热量散一散。厂里的汽水同市面上汽水不同,它是厂部行政处汽水生产厂生产供全厂两万多钢铁职工的防护用品,特别在高温季节源源不断地送往全厂各个生产车间和工作部门。行政处的汽水厂规模很大,可以和上海市著名的生产汽水厂---正广和汽水厂相媲美,除了供应本厂以外,还供应许多其他厂家的需要。汽水厂以生产盐汽水为主,稍许生产一些桔子水饮料,为在高温条件下的钢铁职工补充必须的盐分,水分,成为高温工人的必需品,深受广大职工的喜爱。钢包组的职工在装完一个钢包后,会马上拿起一大瓶盐汽水往嘴里猛灌,喝下去后,感到身心舒服了许多,树永春同其他人一样,经常用盐汽水舒解高温带来的身体难耐。因为长期在高温工作中服用大量盐汽水,他的胃受不了了,得了胃病,而且因胃病带来了饮食减少,消化不良,体质下降,经过医生治疗,病情开始好转,但时有反复。经过较長时间的治疗没有根本改变,但这时候的树永春己经不像往日的树永春了,脸色苍白,面容憔悴,两只眼睛失去了从前的光泽,但目光柔和,和霭慈祥。像过去一样待人真诚善良,继续热情认真地工作。考虑到他的病情和体力衰退的实际情况,组识上决定让他换个工作环境,安排在办公室里,后来又调到厂部机关工作。
树永春到厂部工作,按排在厂办公室协助其他人搜集资料,调查研究,了解各方面的情况。他同以前在车间里工作一样,热情诚恳,仔细认真,努力克服病痛难受,尽心尽力地做好上级交给他的各项工作。我有时到办公室去,看到他全神贯注地坐在办公桌前掇写文章,目不转睛地观看资料,文件,目光专注,温柔恬静。我同他很早就认识,从三转炉车间到厂部机关,我们经常在一起交流有关工作的情况,讨论碰到的有关问题,他向我提供了许多工作方面的重要信息,帮助我做好许多工作。他为人真诚,心地善良,特别是爱憎分明,明辨是非,对不良习气,坚决抵制,他是我值得信赖的好朋友。因为他有胃病,我经常劝告他要注意休息,保养身体,并多方了解他的治疗情况。衷心的希望他能康复好转。可是令人悲伤的消息传来,由于胃病加重变成胃溃疡,后来又发生癌变,使我忧心忡忡。从此我对他更加关切,首先建议去医院做手术,因为我知道不少胃癌可以通过手术切除。但是他告诉我,在医院里进行仔细捡查后,医生告诉他,由于这个病的位置不好,无法进行手术,只能用中西医结合的保守疗法。于是他在医生的指导下开展积极的治疗。又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病情没有控制住,致使癌细胞扩散,终因医治无效过早地离开了他为之奋斗贡献终生的钢铁事业,离开了他无限热爱的上钢一厂,离开他朝夕相处,心心相印的亲朋好友,离开他真心相待,真诚相见的知己同仁。噩耗传来我悲痛欲绝,潜然泪下。他的青春全部贡献给国家的钢铁事业,他是为钢铁生产而失去了宝贵的生命,我为失去这样一个钢铁勇士,诚挚朋友,痛苦万分。树永春永葆青春的工作情景结束了,但他那像長青树的满面春色的形象永远留在我的心里,他那堂堂正正,赤胆忠心的高尚品德深深地铭刻在人们的心灵中,特别是他那充满青春活力拼命工作的崇高精神,永远鞭策我们不骄不躁努力工作,激励着我们要坚定不移,持之以恒,在祖國的钢铁战线上继续勇往直前!
第三节大年夜的悲剧
在上海西南边的周家渡附近的一个小弄堂里有一户人家,在中国农历新年春节前夕大年夜那天,敞开着门户正向朝南的大门。上午九点多钟,正值旭日东升,阳光普照,暖暖的太阳照进门户大堂,朝阳入室,满屋亮光。门框上方刚贴好迎新的春联,客堂里硕大的大红帖子福字贴在堂屋正中央,两边的春联像张开的笑险,迎接新年的到来。堂屋里的大红春联在阳光的照耀下一闪一闪,整个堂屋显得喜气洋洋。家里确实有喜事,明天是家里的当家人,男主人的五十大寿,又是女婿第一次上门,儿女齐声祝寿。所以妻子儿女从一早就忙开了,只见儿女坐在小凳上忙着擦洗碗碟,妻子满面红光地站在八仙桌边,手拿着菜刀在木砧扳上高高兴兴地剁着肉块,屋子里一片祥和喜庆。
正在这时,忽听门外轻轻一声叫唤,“这是刘国忠同志的家吗?”,
“是的,你是谁?有什么事?”妻子回答。
“我是上钢一厂的。”
“什么,上钢一厂的?”妻子急忙反问。
“是啊!”
“有什么事?”妻子急不可待追问。
“刘国忠在班上受了点小伤,单位领导请你们到厂里去看看和
照料照料。”门外厂里的人回答。
“好,马上去!”妻子放下手中生活,拉下圍兕,拖着女儿疾步走到门外,跟着厂里的人上了来接他们的二吨型小卡车的驾驶室,厂里的人坐在后面车厢里的凳子上,向上钢一厂方向快速开去。过了半个多小时,小卡车开到了职工宿舍门口,他们都下了车,厂里的师傅请他们先进了宿舍房,请他们先休息一会,吃午饭,妻子说“我们不要休息,也不想吃飯,告诉我,人在哪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