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躺在太子府的书房内,赵桓感到有点疲惫,脑海里还在想着刚才在皇宫夜宴里的情景,当他走七步作出七首诗词的时候,整个大厅都轰动了。
当时的情况有点乱,因为很多臣子都是文人,都有很高的欣赏水平,不可能不清楚太子赵桓所作无一不是千古名作;这对于他们这些臣子来说,也是莫大的荣耀,此时此刻,大家也没什么心思去管太子的什么狗屁才学了,只要有这几首诗词,足以令他的才名传下。
不过当时反对太子的臣子也上来找赵桓的麻烦,其中就以王黼为首,指责的是赵桓最后一首词,这一阕《沁园春》豪迈之处不让苏轼,内里也写出了作者的豪迈武勇之气概,但其中却提到“唐宗宋祖”,这“宋祖”是谁?不就是他们大宋朝的开国之君赵匡胤吗?太子说他“稍逊风骚”,这不是明目张胆地贬低自己的祖宗么?这可是大不敬之罪!
听得王黼他们的指责,赵桓心里差点要笑了,不说他是太子,就是一般文人,做这词也不是以贬低祖宗获罪,毕竟就是赵匡胤自己定下了“不以言获罪”的规定,虽然现在被后人破坏的差不多了,其中苏轼还以“乌台诗案”获过罪。就是要获罪,也是词中的意思——这首词隐隐有问鼎天下之意。不过太子是一国储君,有这个心思也不为过吧?
就是赵佶听了也不以为然,他们是尊重赵匡胤没错,但那也是礼仪上的尊敬,他们一系的祖宗可与赵匡胤没有关系,他们一系的第一个皇帝是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虽然他们是弟弟,可这其中的差别就大了,特别是赵光义的皇位来得还不明不白,什么时候又真正敬过赵匡胤了!
为这个问题王黼与蔡京两个派系都要打了起来,大家互相斗着嘴,本来朝中王黼势力已经隐隐有超越蔡京的趋势,可因为太子今晚大发神威,做出七步七诗词的壮举,使得支持太子的蔡京一系也变得气壮了起来,特别是蔡京,现在说气太子的才学来可是理直气壮丝毫不客气!
赵桓就是看见当时场面有点混乱,喝了几杯酒,装醉倒下;赵佶这时候倒变得通情达理,看见太子不胜酒力,立刻吩咐侍卫护送他回太子府。
一进太子书房,赵桓的酒就醒了过来,不过他有点累了,吩咐赵义做好防备工作,就躺在了床上。却怎么也睡不着,他只是心里疲惫而已,严格而言,他到这个世界只有一天的时间,而且还是莫名其妙地到来,却在这短短的一天时间内经历了以前想也不敢想的遭遇。青楼逛了,皇城看了,刺杀也遇到了,死人也在他面前发生,最后连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也见着了!
这些画面就像放电影一般在他脑海里一片片闪过,震撼与刺激双重敲打着心灵,他真的累了!虽然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想法,也想在这即将到来的乱世奋发作为,可这只是自己暂时的想法而已,有点理想主义,现实的震撼着实令他措手不及。
皇帝赵佶的权势与威严在他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特别是下面众多臣子必恭必敬大气也不喘的情景,实在是令他羡慕,他也知道,凭着历史的足迹,不久的将来,那个高高在上的位子就属于他了,可现在他却有点迫不及待了。他需要那个位子,不管是否要拯救这个已经奄奄一息的大宋朝,或者他对于权势的热忠,他都要一力登上那个高位,这个世界,只有那个位子才是真的,其他一切都是假的!
只有皇位,才能主宰别人,拯救自己,否则就是这个世界的奴隶!
赵桓的心理或多或少与之前不同了,他不再是那个从小就受到民主自由熏陶的二十一世纪好青年,他是一个急需一手遮天的太子!
在达到一手遮天的权势之前,他的任务就是积蓄力量,还要做好明年金国进攻的准备,自己一定要挺住他们的金国,赢得后续发展的时间。他不是幻想主义者,从没幻想过能一步就把已经强大起来的金国给灭掉,凭大宋现今的实力,这根本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所以,他需要时间,一个比较长的发展时间。
不过赵桓还没有绝望的可能,他总是在心里一遍一遍地告诫自己:打小日本还要八年抗战呢,我这算什么!
积蓄力量需要做的是什么呢?军队?不不,军队虽然现在不在这里,但这已经是现成的了,虽然兵力比较弱,但胜在人多;在这冷兵器时代,战场上需要的是大将,那种万人敌的大将!还需要各方面的人才!
对,人才!不管在什么时候,人才才是发展的关键!
想到人才,赵桓不由想起身边的赵义,也许,自己可以把他培养起来,以备将来之用。看看时间,呵,忘了,这里没有后世的时间钟表,只用漏斗来计算时间,对于这个问题,赵桓有点烦恼,他习惯了用小时计算时间,古代用的却是时辰,他总是搞混这一点。
以现在的天色,应该是晚上十点多才对。赵桓把门为的赵义叫了进来。
看着龙行虎步的赵义,赵桓满意地点了点头。
“殿下,有什么吩咐?”
赵桓从床上坐了起来,后世看多了宫廷电视,玩弄起权术来他也算是理论丰富的行家了,此时他脸色平静地问:“赵义,你跟着本宫多久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