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用担心!”赵佶看到赵桓惊疑的样子,以为他害怕与金人打交道,“这次他们来是为合作之事,并不是宋金有了什么冲突。”
“合作?”赵桓想不出现在宋金还有什么好合作的,明年金国就要南下,现在派出使臣,想来目的应该不简单,该不会是来探虚实的吧?
赵佶笑道:“宋金合作之事可多了,宣和三年,两国共同出兵辽国,大败辽军,我大宋也夺会一两百年来梦寐以求的幽云之地,实在是不世之功!”
赵桓趁赵佶不注意的时候撇了撇嘴,他不谈此事尚好,一谈就让赵桓不屑起来,从后世而来的他还不清楚吗,宣和三年,宋金根据“海上之盟”约定,共同出兵辽国,一南一北,共同协击,金国在北边一路势如破竹,连下辽国大片之地;相反,宋朝以童贯与蔡攸为帅,统兵出战,却被辽国大拜而回,童贯与蔡攸贪生怕死,在被线一了拖拉,几个月之后,金国从北边打了下来,连幽州之地也攻了下来。
这时候,宋朝这方面就来劲了,说根据约定,金国应该把幽云之地让给宋国,可是金国方面经此一站,看到了宋朝军队战斗力低下,容易欺负,硬是不肯放手;最后耐不住宋国方面的请求,加上刚经过大战,金**力有所下降,同意让出幽云之地,不过却要宋朝把每年供奉给辽国的岁币锦帛转到金国头上去。
童贯与蔡攸两人为了掩饰自己的无能,一力掇撺赵佶出钱无物“赎回”幽云之地,得到幽云之地的大宋君臣一下子挺了起来,大肆吹捧说这是“万世之功,堪比建国太祖”,其实得到的幽云之地已经失去了它的价值,金兵在让出的时候,已经对这里进行了扫劫,凡是能拿走的东西,都给拿走了,城市也给摧毁了不少,就是人,也给掳走绝大部分。
就这样,宋朝君臣拿着从民间搜刮的民脂民膏买回了能让他们吹嘘的破败之地!
对此,赵桓是不屑的;不过面对赵佶,此话却不能明说,只得问:“父皇,那此次双方合作什么?”
“此次金国国主又要联合我大宋出兵辽国,誓要消灭辽国这个祸患!”
恐怕最大祸患是已经在眼前的金国之人吧!赵桓心里急了,只好出言点醒道:“父皇,辽国已经没有多大作为了,金国还要我们出兵,会不会有什么诡计?”
赵佶笑道:“太子多虑了,宋金有盟约,怎么会互相攻歼!”
“盟约?”赵桓不死心地道,“父皇,国与国之间的利益问题,盟约抵什么事,现今金国已经做大,我们大宋不可不防呀!”
“放肆!”赵佶喝道,“盟约涉及道义之举,宋金都不会违背,这是有利于大宋之事,你不必多言,朕自有决断!”与金结盟灭辽,一直都是他自认为最大的功绩,比之开国太祖也不遑多让,毕竟他收回了太祖都会不回的幽云之地,这就让他自比功绩不逊太祖,好大喜功的他怎么会让人在这个问题上怀疑他呢!
“儿臣不敢!只是请父皇在与金国之人打交道的时候,谨防他们的诡计而已!”
赵佶挥挥手道:“这个朕自有分寸,无须太子提醒,不要忘了,朕在这个位子上坐了二十多年,什么风浪没见过,岂会怕了金国蛮子!太子,你不也在词中说了吗,‘完颜阿蛮,只识弯弓射大雕’,要说使谋略,他们还差了点!”
“父皇……”
“好了,你不必再多说!今天就到此为止,先下去吧,朕还要处理政务!”赵佶不耐烦地说道。
赵桓没办法,知道多说也没用,只好退了出去。心里却叹息不止,赵佶常年生活在大宋承平百年的时代里,物质丰腴,享乐无数,在一帮只会阿谀奉承之人的赞颂下,已经身心堕落,也养成了骄傲自大的毛病,对待周边特别是崛起的金国,态度是不屑,以为他们不过是一帮夷蛮而已。可他又哪里想得到,就是这帮他看不起的蛮子,使他成为忘国之君!
赵桓现在已经深信金国来使没有安着什么好心了,辽国现在的情况已经非常败坏了:宣和三年底,金国开始进攻辽国,宣和四年正月克中京,四月再克西京,十二月从居庸关南下,攻占南京。辽国天祚帝退会夹山,从此沦落会契丹族的原始状态,不说中原之地没有他们的份,就是连根据地也受到威胁。
如此国力的辽国,以金国强盛的武力,竟然还说要联合宋国才进攻,这不是别有用心么?以“历史”而知,金国就是因为从以前的联合作战中看到了宋朝武力虚弱,这才兴起了南下中原之心!可惜大宋举朝上下,竟然无人看出金人的狼子野心,可悲可叹!
赵桓感到异常可笑,按赵佶的吩咐,他明天竟然要去好好招待金国来使,之后……之后就等着他们南下——带着他们的铁骑,杀戮他的子民,屠戮他的民族,再之后……之后俘虏赵氏宗亲,不管男女,不管老少,像猪一样圈住,拉到北寒之地,禁锢一生!
赵桓感到悲哀,差点要哭了出来,人生就是这样无奈,他明知道这个历史轨迹,但他又能怎么样呢,他无力改变,无力去改变整个时代的人心!大宋天下,又有多少人看得出这个才崛起不久的金国会让他们悲惨屈辱地活着两百年!
对于赵佶,他已经失望了,本来还想以太子的身份来逐渐改变这个皇帝,现在看来不可行,他只能另辟蹊径——他迫切地需要实力,他不能等到明年十月金兵南下才被迫反抗,那太被动了,他不喜欢,他知道历史,不希望它不受掌控。
历史上,赵佶是被时世所逼才退位的,他赵桓已经迫不及待了,他需要权力,整个天下的权力,只有掌握了整个天下,他才能举天下之力,抵抗即将到来历史趋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