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带到北边!”赵桓心里笑了,“我要到外边去为父皇杀敌立功!”
赵佶看着这个模样忠实厚道的长子,有点满意了,欣慰不少,五万兵马,带到北边去,不算很多,想生事也生不出来,看来王相是多虑了,早说了嘛,这孩子,怎么会与自己的父皇作对呢!
“对,很好,皇儿,你做得很好!”赵佶欣慰地道,“你趁这机会,好好熟悉这军务,明年教训辽人去!”
赵桓心里乐开了花,他要的就是这个结果,在收侯虎兵权的时候,他就想到赵佶一定会站出来了,他也想好了说辞。五万人马,不多不少,刚才他说话的时候,还特意把“外边”说得重了点,想来赵佶也听出来了,到了外边,我就五万人,还能翻起什么波浪来?所以,你还是安心做你的皇帝吧,就五万人,给我也不敢造反呀!
而且他对这个赵佶也有点了解了,此人虽然是帝皇,除了昏庸外,最大的毛病也就是好色了点,弄得身子都虚了点;他最大的优点呢,就是比较念旧,与他有交情的,都能善待,这也是为什么高俅这等没有才能的人也能高升的原因,毕竟高俅是他做皇子时就认识的老伙计了;还有就是蔡京此人,赵佶罢了他的相,依然留用京城,都是老交情的家伙呀!
除去昏庸一点不说,这家伙的心对自己人,还是比较软的,这也是赵桓可以利用的地方,既然对老部下都能心软,对自己儿子就更没有硬起来的道理了;所以,赵桓的一通忽悠,他的心又转了过来,不再追问此事了!
一会儿之后,赵桓终于道出了此举的最大目的:“父皇,你也知道,儿臣不甚懂这军务,身边又没有这样的人才,不知能否让儿臣从各地方选几个入殿前司?”
赵佶疑惑地问:“你帐下不是有侯虎与武起了吗?他们都是老将了,擅长这方面的事,你还要人?”
“父皇也知道,儿臣明年就要北上了,不单要懂治军,还要会打仗的人!北边一旦刀兵,极其凶险,儿臣还希望能回来为父皇尽忠呢!”
“胡说!”赵佶斥道,“快新年了,这等不吉利的话以后不许再说!”
赵桓又道:“至于侯虎,儿臣看他忠心耿耿,以后还该留在殿前司为父皇办事,这等人才,外面不好找呀!”
赵佶笑了,这侯虎可是他亲自提拔上来的,赵桓赞他,不就是赞慧眼识人的皇帝么!
“那当然!”赵佶笑道,“你北上的时候,就让侯虎继续留守吧,殿前司之事,朕都交给你了,你好好打点!”
赵桓大喜,侯虎此人怎么说也是皇帝信任之人,留在身边,诸多不便,能把他从北上的禁军中踢出去,幸事啊幸十!
“至于武起……”赵桓装作万般为难的模样,“父皇你也知道了,今天儿臣打了他,虽说同为父皇办事,臣下不该作对,但父皇你不知道,今天武起走时,那眼神,像要吃了儿臣似的,若要他一起行军,恐怕……”极尽巧舌之能事,委屈地道来,简直让闻者动容。
“混帐东西!”赵佶大怒起来,“一个奴才,也敢对朕的皇儿不敬!朕要砍了他!”
“父皇不要啊!”赵桓好心地劝止,“那武起怎么说也是王相提拔上来的,父皇一怒之下,砍了他,王相面上也不好看,王相虽不敢说什么,但肯定不悦,这样一来君臣不和,儿臣就是罪人了!”
赵佶被他蒙骗,闻言也冷静了下来,道:“不错,还是皇儿想得周到!不过也不能留他在殿前司了,就把他调到外城去,那里有童贯统领,还是能能压得住他的!他空出的军马也由你掌着吧,等西北边防军换回来,你就带上这七八万军马北上幽云,与那里的五万大军回合,共计十多万,一起攻辽!”
“啊?”赵桓没想到还有这个惊喜,本来也就打算搬弄一下是非,让武起王黼不舒服而已,最后竟然把这个家伙支开了,凭白多得二万五的军马,这真是意外之喜呀!
“多谢父皇!”赵桓反应过来,赶快谢恩,不管这老家伙是不是头脑发烧,可皇帝陛下金口玉言,谢了恩,他也不好意思食言了不是?
赵佶也笑了,他也算了一下,就是多给太子两万物军马,加上幽州的五万,也不过十二三万,与京中的三十万差了一半还多,应该也出不了什么事,又道:“你初入军营,要你领着十几万人打仗也不容易,至于你说要人进来,随你吧!朕给你一道旨意,翻是从三品以下的地方军官,任你调动,当然,不能多,不要超过十个!”
“多谢父皇!”赵桓真是大喜了,有了这圣旨,到户部一查,凡是历史有名的、能打仗的家伙统统拉到帐下。哈哈,宗泽、岳飞、韩世忠,我来了,你们等着!
赵佶想起一事,道:“皇儿,要说会打仗的将领,有一个人你不能不见上一面!”
“谁?”
“保静军节度使。”
日他先人板板,这是哪个牛人呀?这节度使在唐朝算是地方牛人,在宋代,只是个荣誉而已,后世提那些牛人,也没提节度使的。难怪赵桓愣了半晌。
赵佶有点自豪地道:“就是种师道,朕亲自提拔的将领!”
种师道?赵桓有点傻了,那个在金国围攻汴京时力挽狂澜的牛人,那个在西北抗了几十年西夏的老家伙?高山仰止呀,有他在,西夏就不敢动上分毫!
“他回来了?”赵桓有点激动地问。
赵佶点头道:“回京述职,昨天就到京城了,今早也见过朕了,皇儿若是有意,可以去见上一见,就在京城种府!他也老了,朕打算让他留在京城养老了!”
“留在京城?”赵桓吃了一惊,这不是浪费人才么,这等人才,老是老了点,但还是老当益壮,不用可惜了!
赵佶淡淡地道:“他们种家在西北经营了数十年,家大业大,留在京城才能让人放心!”
赵桓默然,赵佶的意思他明白,明显是不放心种师道在西北了,种家在西北有实力,又有民心,若是有个好歹,那真是民心可用了。封建主义害死人呀,赵桓不禁感叹,历史上种师道就是被宋徽宗、宋钦宗两父子闲置在家,活活郁闷死的!而历史还要在他手上重演一遍吗?
“不如这样,父皇……”赵桓建议道,“明年开春由他跟儿臣北上吧,种家在西北,幽云还是可以让他呆着的嘛,再说了,儿臣带他只是参谋而已,一旦北边事了,儿臣也带他回京!”
赵佶沉吟一下道:“也好,不失为一个办法!他经验丰富,有事可以多问问他!”
“是!”赵桓有点激动,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种师道领兵数十年,行军打仗都有一套,有他在旁协助,如虎添翼,“儿臣这就去看看他!”
“去吧!”赵佶微笑地说道,看着要走到门口的儿子,有吩咐起来,“还有,军务繁忙,你也不要太过累着了,有事可以让下面的人做!要学会垂拱而治!”
赵桓有点感动了,虽然自己是占了人家儿子的身体,对这个便宜老子没有什么感情,但是人都有感情,对方的关心,又让他惭愧了,怎么说他昨晚也把人家心爱的女人李师师给上了,名义上有点变态;不过他内心里又有点刺激,异样的刺激!
一路高兴地出了皇宫,今天在殿前司高调做事,为了赢来不少好处:先是在殿前司立了威,以后管理起来也方便了许多,另外还掌握了两营兵马,接着打消了皇帝的疑心,还把武起给排挤走了,又白白得了一营军马,更是取得选才的圣旨,有此旨在手,可把不少英才拿到手中,最后还能把种师道给攥到了手里——虽说还没问过人家种师道,但军人出身的他,该也不会甘心做个富家老翁吧?
招呼上赵义,殿前司也不回了,急忙摆驾种师道家去。种府坐落在内皇城外的一条大街上,在西北角,出了皇宫,不远处就是那条大街,再走上一阵,就来到了一座高挂“种府”牌匾的大门前,朱漆大门,高大森严,门前还有两座高大的石狮,张牙舞爪,好不威武!
气势非凡呀,这座将军府!
下了马,赵桓也不要人通报了,直接上前,让人识了身份,问种将军可在?
“老爷在后院练刀!”门童小厮回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