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4年仲夏,这一年特别闷热,年初至今,天下灾祸连连,干旱、水灾、风灾此起彼伏。
其实十余年来,大汉王朝各地叛乱时起,虽然都不成气候,很快被镇压下去,但百姓疾苦官府不闻不问,救灾不力,导致灾荒连年,形成恶性循环,百姓渐渐对官府失去信任,还坚守的,只是从小从长辈处耳濡目染的“大汉子孙”这顶虚无骄傲的帽子,和无数保家卫国的英雄事迹,可是,沉醉在往昔的荣光里,无法成为每天裹腹的食粮,民间还是慢慢滋生出一种不满情绪,这种不满像瘟疫一样蔓延,成倍扩大,此时,出现了一个人,他扶病救人,悬壶济世,用他那双神奇的手救活了许多奄奄一息的苦难者,他用温情的话开导人们的心灵,给无依无靠的心输入温润的泉水,让他们重新拾起活下去的勇气和生命的价值。
因此,百姓们称他为“大贤良师”。这个称号经过近二十年的口口相传,已经成为大汉王朝人人皆知的名姓,百姓们不知当今圣上的姓名,但一定知道大贤良师的名字——张角。
洛阳。
刚刚阵雨后的空气显得如此清醒,洛阳城被洗刷了一遍,越发干净整洁了,青石砖铺就的街道上寸草不生,没有任何垃圾,堪比商鞅时代的咸阳城。皇城的人们依旧起早摸黑,过着普通而平凡的一天。
但习以为常的清洁已经无法掩饰人们对这座城池的厌恶,洛阳城不再是他们心爱的那座城池了。皇城东北的马驿老板仰天叹了口气,这老天爷天天下一场雨,他的生意还怎么坐下去,一会儿那些小宦官又得牵着马儿来他这里洗了,为了讨好他们,凡是嘴上无须者洗马,一律免费,但最近天天下雨,他没了生意,还得天天免费为他们洗马,入不敷出啊,什么世道!
同样厌恶宦官的人不少,这里的酒铺、肉铺、甚至包子铺,哪个没有接待过宦官?就算是青楼也免不了,这些宦官要讨官员的好,时常将他们往青楼送,夜夜笙歌,马蹄声常常打破宁静的夜空,吵得整条街的百姓睡不好觉。
仲夏的一晚,街上又响起马蹄声,吵醒了沿街百姓,几个百姓睡不着,只好出来溜达,看看今晚又有什么达官贵人从青楼销魂出来了。
不料,几个百姓慌忙躲入巷中,因为远处来了一批马队,骑马者全都黑衣蒙面,马速也比寻常时候更快。
北宫章德殿灯火通明。
十余名侍女站在大门内侧,几个宦官和官员跪在檐下。
骑马者在殿外翻身下马,为首一人道:“你们回去吧!”
“是!”黑衣人策马而去。
为首的人边快步向殿内走去,边脱去一身黑衣,高声道:“皇后召唤,张让来迟了!”
两名侍女迅速打开大门,放张让进去。
张让脱去靴子,徐徐步入,他不敢抬头看那高高在上的何皇后,带着哭腔道:“张让来迟,死罪死罪呀!”
匍匐在前的群臣一动不动,张让只好跪在他们身后,身上的伤口抽了一下,他心里骂了声张角,乖乖匍匐下来,偷偷瞥了一眼何皇后。
“张让,你来,哀家就放心了。哀家那么晚唤你来,有许多事要与你和诸位大臣商量!”
张让听她语气客气,更加谨慎:“张让刚刚赶回京城,不知皇上如何了?”
何皇后顿了顿,慢慢道:“皇上病体稍稍好了些,你不必担心。”
张让微微抬头,这才发现侯览、赵忠、段珪、蹇硕一干人都跪在前面,不禁心里一惊——深更半夜,何皇后唤来十常侍干什么?曹节和封谞呢?
“张让,曹节与封谞被刺客杀死了!”
“什么!?”张让大惊失色,他猛抬起头来,看见略施脂粉的何皇后正冷冷地盯着自己,若是往常,他这个假宦官必然会砰然心动,急欲一尝美色,销魂一番。但此时,他心中却抽了一抽,无数个疑问涌上心头:曹节和封谞怎么死的?难道与张角勾通的事败露被处死了?其他人招了吗?
“你是惊喜呢?还是惊讶!?”何皇后的话很难让人琢磨透。
“臣不敢!”张让心想,若如此被动,立即会露出马脚来,看样子何皇后在试探他,不如再看看情况如何,思忖对策。
何皇后接着道:“你有什么不敢!?”
张让哇一声匍匐在地,痛哭流涕:“臣闻陛下病倒,星夜赶来,迟到死罪,死罪啊。请皇后开恩。”他想索性装傻,才能证明自己清白。
皇后语气松了些:“哀家清楚你的忠心,你,抬起头来。”
张让缓缓抬起头,心里紧张到了极处。
“既然曹总持被刺客暗杀,那么总持这个位子,非你莫属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