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安国站出来了:“臣赞成长官令大人的说法,大月氏已亡族,族中战士想必已死绝,与其联手有百害而无一利,臣也反对派使西行!”
这话还真的有三分道理,一个种族战到首领死亡,全体搬迁,理论上来说战士应该的确已经死绝,剩下的要么是一些老弱残兵,要么是妇女儿童,与其联手好象也不大可能获得什么帮助,朝中人都在思索,连汉武帝都有了迟疑,是的,这一点自己原来没有想到。
郭春与赵绾偷偷地看了皇上一眼,皇上呆呆出神,好象心神不属,他们对视一眼,一时语塞。
突然,一个声音响起:“圣上,臣张谦能否说几句?”
汉武帝抬头,轻轻点头:“张爱卿既然获准参加朝议,自然能开口,想说什么大胆说就是!”
“谢圣上!”张谦平静地说:“臣觉得窦大人、韩大人的话有几分道理!大月氏经历战争的巨创,短期内无法恢复战斗力,与其联手并不智……”武帝失望了,破格召见的人居然是帮太后召的!但张谦话锋一转:“不过,派使西行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窦婴和韩安国等人一开始听得连连点头,暗暗称道补充得好,突然听到后面的转折,一齐惊讶地抬头,武帝也抬头。
韩安国盯着他:“你说说看,派使西行有什么好处?”朝堂之中官员对话是极客气的,一般都会称呼“大人”,哪怕比他官职小的也不例外,但张谦比他小得太多,他也就毫不客气。
张谦轻松地面对他的质询:“大人可知道西域并不止有一个大月氏?据下官所知,西域共有三十六国,其中半数以上都与匈奴有积世之仇,而且实力强大的国家也不在少数,如果能够直通西域,带上圣上的印信,发出联手抗击匈奴的邀请,相信三十六国中最少有半数会接受大汉的邀请,成为我朝坚强的臂助,有此强援在西,大汉从东一路西进,匈奴之覆灭指日可待!”
他提出这个方案用意有三,其一,太后反对与大月氏联系,自己也顺应时代潮流来反对,更容易让人接受,也不得罪太后,其二,西行寻找强援才是目的,只要达到这一目的,汉武帝没有理由非找大月氏不可,他也会赞成自己的观点,其三,他知道大月氏在历史记载中后来转入南亚地区,根本不愿意与匈奴再战,张骞的最初任务是失败的,自己未必能比张骞做得更好,只有先在任务分配上动动脑筋了,不将大月氏作为任务,也避免失败的危险!
短短几句话出口,朝堂之上大为震惊,没有人知道西域还有三十六国,更不知道这三十六国大半与匈奴有仇,而且他的说法合情合理,窦婴这边觉得他的说法不违反太后的命令,武帝则眼有精光,是的,他的目的只是寻找强援,又何必在“大月氏”这个目标上与太后较劲?
缓缓开口:“西域另有三十六国?此言可真?”
问的是张谦,看的却是大行令郭春,大行令这个职务是分管少数民族这一块的。
郭春脸有红色:“圣上,臣只知西域另有国家,但……但并不知其数几何!”在这精明强干的皇帝面前,他不敢吹牛,要是吹嘘自己知道,没准皇帝就要自己一一数出来。
赵绾躬身道:“圣上,西域共有多少国家,微臣亦不知,却不知张大人从何得知?”
张谦早已暗暗叫苦,自己随口一说,根本没想到这数字中另有玄机,他自然不能说是从后世历史中得知,只得含糊其辞:“回赵大人话,下官喜欢猎奇,这西域三十六国也只是听塞外之人提起。”
汉武帝微微一笑:“听人一提立刻记在心头,与军国大事联系在一起,张爱卿一片忠君爱国之心天地可鉴!”
这个评价可是不低!张谦受宠若惊:“谢圣上!”
武帝说么说当然是有用意的,赞扬张谦,自然就是赞成他的建议,别人焉能不知?这一次窦婴抢先一步:“圣上!臣才疏学浅,思虑欠周,张大人言之有理,臣赞同西行!”
他这一转向,别人哪用人教?很快,在一片表态声中,方向锁定:派使西行!张谦的地位也在众官员心目中直线上升。
汉武帝目光扫视全场,全场肃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