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刘家一族,世为儒宗,尤善史学。刘知几的父亲刘藏器,高宗时为侍御史、比部员外郎,亦有词学,刘知几兄弟之学业,皆其亲授。后其兄弟六人进士及第,文学知名,乡人改其乡里为高阳乡居巢里,可见其家学声显。
据说刘知几对于史学,颇有慧根。十二岁时,父亲刘藏器给他讲授《古文尚书》,他听不进去,其父大怒,揍了他一顿,接着监督他学习。后来他知道父亲给他的几个兄长讲授《春秋左氏》,便大着胆子去听,走的时候便有所辨析怀疑,其父听了他的意思大为奇异,就答应给他讲授《左氏》,之后数年间,遂通览群史。
刘知几与兄刘知柔俱以词学知名,弱冠举进士。刘知柔后来曾任工部尚书、东都留守等职,其文词颇有当世之誉。而刘子玄为左史,掌知国史前后达二十余年,著《史通》二十卷,备论史策之体。尚有《太上皇实录》十卷、《刘氏谱考》、《刘氏家史》,此外复预修《三教珠英》、《文馆词林》、《姓族系录》、《论孝经非郑玄注》、《老子无河上公注》,修《唐书实录》,皆行于代,有《集》三十卷。
刘子玄有六子:贶、餗、汇、秩、迅、迥,皆知名于时,能继家学。子玄长子贶,字惠卿,博通经史,明天文、律历、音乐、医算之术,亦修国史。另外五子也都在朝中任职,官序皆不低。
听打听刘家情况的人把这些详细情况一一说了,李复倒做了难,想不到刘家后人这么多,而且都在朝中任职,细想之下,决定先去其长子刘贶处拜访,没有必要全都去一趟。
趁着杜甫和李彭还在做最后的查对和整理,李复抽了个空,带了套新印的《史通》,独自去了刘贶府上。
刘贶府第规模不算很大,但也算是中等,毕竟是朝中官员,非一般人家所能比拟。李复递上名帖,稍等了片刻就有人带他进去。一路之上,李复看府中布置的简洁大方,很是得体,颇有古朴之风。
来到正房,早有一位五十多岁的老者在内相候。李复忙上前拜见,刘贶微笑着请李复入座,又叫人上了茶。
李复看刘贶的模样,很是慈祥,一身文人之气,若不是穿着此时的服饰,都几乎怀疑是一位大学里的老教授,感觉非常亲切。当下定了定神,向刘贶说明来意。
刘贶听李复说他改进了印坊之技艺,如今印书效率和质量比之以前大大提升,非常高兴,连连赞许,说李复是为天下文人学子做了一件大好事。
又听李复说他印制了《史通》一书,特意来求得许可,便笑道:“家严做此书,便是让天下人看的,李公子有心印制,那是对家严的敬重。若是家严还在世,也一定会赞同,绝不会不准。”
再看到李复带来的那套《史通》,印制水平确实极高,刘贶不由赞不绝口,说道:“此前我已见过一套,觉得纸质印刷都是绝佳,心下就很是欢喜,如今李郎带来这一套,感觉更胜之不少。”
李复怔了一下,倒没有想到刘贶早已见到自己印制的《史通》,也不知他从何处见到的,不知是不是他派人买的,可惜自己毫不知情,不然决不能收钱,一定要送给他才对。便说道:“早该送刘公一套的,若这还要刘公花钱买,那就太说不过去。”
刘贶低头翻着书,口中说道:“那一套也没有花钱,也是送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