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复只觉得耳中轰隆一声,怎么也没有想到,这和自己称兄道弟的年轻人,竟是一位郡王,竟是日后被肃宗冤死,被代宗追为承天皇帝的李倓!
按耐不住惊讶的李复,还是不太敢相信,向张彖道:“真的是他吗?”
张彖道:“十有**,我虽只见过他一面,但当时给我的印象极为深刻,胜之又说他不愿说明身份,那就更有可能是他。”
李复喘口气,心想这恐怕确实是真的,他一心想提升大唐军力,又说在朝中有关系,甚至在当今圣上驾临芙蓉园时,他还能轻松入内,所有这一切,都说明了他不一般的身份。脑中忽然一闪,这李倓,可不就是人炎拆开来吗,只不过自己一直以为是仁言二字罢了,他自称字宁谏,也不过是将“建宁”反过来而已。
不由喃喃道:“果然是他。”见张彖投过疑问的目光,便将这些一一说了,张彖道:“如此说来,那定是建宁郡王无疑。”
李复此时有些暗自庆幸,想不到早已结识了大唐皇室的成员,这对日后的事情定会有所襄助,而自己一直没有吐口说兵器的实际情况,也是正确的选择,否则这个消息只怕立即会传到当今皇上那里,到那时,打制宝刀之事,可真的由不得自己了。
又听张彖道:“我听说建宁郡王英毅而有才略,更善骑射,所以才对胜之打制兵器之事如此关心。他在众多皇孙中算是极出类拔萃之人,胜之与他结交,日后定能得其助力。”
李复点点头,历史上对李倓的记载,自己是清楚的,所以很明白李倓是一位什么样的人。他非常正直,没有一点野心和机心,在倾轧为常事的皇族之中,不带野心,恐怕不完全是好事,若再没有一点机心,过于正直,那就可能不会有好的下场。
安史之乱爆发后,太子李亨一行在马嵬与玄宗分别,却不知能去往何处。这时,是李倓分析了具体的情况,最后决定舍河西陇右而去朔方。一路上“每接战,常身先”,使三军皆瞩目。因此到灵武之后,李亨登基做了皇帝,便是肃宗,有意让李倓作天下兵马元帅,但由于帝友李泌的反对,这一职衔还是授给了广平王。李泌担心的理由是:这样一来,建宁和广平(广平王就是后来的代宗李豫)这两兄弟很可能就走了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的老路。事后李倓对李泌十分感谢,而且敬重有加,和广平王他们三人交情很好。
但可悲的是,几人都不为肃宗的张皇后等所容。而李倓更看不惯张皇后和李辅国他们的所作所为,总是毫不留情面的和肃宗说起,当然是最受张后等人忌恨,终于,张皇后等人诬蔑他恨不得为总兵,又曾在半夜“扪其兄”,想害广平王,结果肃宗大怒之下,下命赐死建宁王李倓。
有人曾写诗叹道:
信谗杀其子,作源自上皇。肃宗心忍父,可怜建宁王。
不记在东宫,时恐罹祸殃。何个循故辙,谗口任翕张。
君子听不聪,佳儿被摧戕。遗恨彼妇寺,寸牒宁足偿!
可怜李倓这样一个孝顺友爱的人,没有任何野心,又和李俶(广平王,后来又改名叫豫)兄弟情深,实在死的冤枉。李倓死后,李俶十分伤心,每次谈到他时都呜咽涕泣,直至若干年后他登基为帝,仍然对弟弟念念不忘,先是追封李倓为齐王,后来更是“以倓当艰难时,首定大谋,排众议,于中兴有功,乃进谥承天皇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