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有道那句名言,深深地警醒着季兰香,她不得不为自己的丈夫有着如此的睿智而骄傲!
“懂技术不一定懂管理,懂管理不一定有胆略。一个没有胆略的领导,不同于一个狂妄的技术师,他只能葬送一切!”
胡晓玲想起了病人李学富经常说的那句话,难道是推陈出新了。
“为官者当有才气,还需运气,更要有王者霸气!”
季兰香对这句话有着深刻的认识,那是她从王有道那里知道的,然后也听到他解释了缘由。
《天下粮仓》里面有个浙江巡抚刘统勋,这话就是他说的,也不知道他哪里来的底气说这话?难道就是他知道自己能做到刑部正堂?
当然,他一定是有着依仗的,这是世人不知道,包括他的儿子刘墉后来官至吏部正堂,都是得益于刘氏家传,讲德,讲学,讲功。
一个有才能的人总会被赏识的!
蒯德银曾经告诫自己的家人,要永远尊重人才,特别是读书人,他们是这个世界前进的动力源泉,也是发展的根本。他从来就不尊重没有文化的人,哪怕他们和他一样牛气冲天,在他眼里就是分文不值。
季兰香结婚那天,蒯德银作为外公本身没有机会告诫她什么,但是作为王有道和自己的证婚人,身份就不一样了。
“有学问的人依靠的是学问,那是生命中的东西,永远都在。我无知才会大胆,依靠的是别人,随时都会失去,也就没有基石。”
胡晓玲是不懂这些,但是她把儿媳说的话当做消遣的资讯告知李学富,效果就不一样了,立即被他解读出来。
首先从山东诸城刘氏家族说起,这是海岱高门第,为清朝贡献了十一位官员,其中七人都是二品以上的高官,就相当于现在的正职部长,确实了不得!
其次从每一个族人为官之道说起,就是清廉。在满朝奢华成风的环境里走来,走在幻想里,不得不说清朝社会还是具有极大的包容性的,也是极富仁爱之心的。整个官场贪污成风,但是不反对个别人清廉,需要多大的包容性?难道这就是封建王朝得以生存的根本?
最后从学问上说开去,就是要求族人做官要有真才实学,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体现出学问,依靠学问建立功业,至少也能诗书传家。忠君爱民,是每个臣子的根本,其它方面的问题都不是重点,包括清正廉洁都是人品问题,不影响仕途,这在清朝尤为明显。
当然了,李学富不可能和胡晓玲谈担当,那也太深了,只是他在平板电脑上写下了有关担当的文字,让胡晓玲送给她的儿媳看。
季兰香看了以后,就说要去医院拜访一下,被胡晓玲以各种理由制止了。
“医院那个地方少去,那是病人集中的地方,病人都是有病菌的,会传染,对孕妇不好。另外,李学富也没有什么好拜访的,自己家里人都认不全,见了有什么意义?”
季兰香还是理智的,立即给自己的婆婆一个赞。
胡晓玲只能把儿媳写的内容带给李学富看,他看后明白了很多道理。自己为什么一辈子只能是一个学生爱戴的老师,却永远没有走上领导岗位,原来做官还有着如此多的关联。
蒯德银生养了四个孩子,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都和他自己一样,不是什么读书的种子,也读不出书,但是他们尊重读书,重视读书,因此,他们都和读书人结婚,生出的孩子在读书上被高度重视,表现出极大的天赋来。
也许,蒯德银已经把尊重读书,重视读书,一切有关读书的旨意写进了家谱了。
季兰香就是蒯德银大女儿家的女儿,从小读书就好,一路读到大学毕业,然后进入德银集团工作,被蒯德银曲意介绍给王有道,然后结婚。
王有道就是一个打工的,有点文化好不好,就能高攀老板的外孙女?
这在当时遭到很多人的反对,甚至有人扬言要开除了王有道。
王有道不仅有文化,更重要的是有技术,不能随意开除,只能雪藏。
蒯德银的主意只有他明白,手下的大将还真不明白,但是他不说,谁知道是怎么回事?只要季兰香讨厌他,一切手续水到渠成。
季兰香不懂技术,文秘专业出身的女孩在建筑立业的德银没有什么事情,就是养着的闲人。
蒯德银把自己的外孙女安排在自家公司,其他人真没有说话,就是看她坐在总裁办公室里,做着和业务无关的服务工作,同时陪同秘书一起外出接见客户。
人群中有傻子,但是老板的身边没有。他们普遍认为是总裁夫人安进的探头,因此,他们对季兰香极为吹捧,同时也是不断地帮她介绍未婚的帅气小哥哥。
季兰香闲得无聊,就开始写书。也许缘分就是如此简单,自己发到起点女生网上的文章,被王有道第一个方向,还加赞。
对于每一个赏识自己的人,都是人生的贵人,当与生命同在。
季兰香执意要见一下,而且还答应共进晚餐。
王有道拗不过她,答应共进午餐,晚餐不敢,害怕影响女孩声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