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空要举行运动会了。空三军大军直,作为一个单位,参加了沈空运动会。军里来了调令,调姬季远参加,大军直的参赛队伍。并让姬季远到星海三站招待所报到。
姬季远来到星海三站,见其他人基本都到了。他认识的有,训练处三杰,牛精钢,老范,王工文。周水子的老周是队长。有六十八库的大秦。另外几个他不认识,有三十二库新入伍的小广东姓刘。有六十八库的新人伍的赵武,他是北京兵。还有疗养院的大邵。大家都住在招待所里,每天吃的都是八菜一汤。伙食真不错啊?
早上起来,先快跑五公里。然后摸高,在路中间横着一道横杆,上面挂着一个个的小牌。根据不同的高低,上面写着,3.00、3.05、3.10、3.15、3.20、3.25。大家助跑后,起跳。去摸你认为摸得到的,最高的那块牌子。第一次,姬季远摸了一块3.15米的牌子,大秦也摸了3.15米的牌子,小广东也摸了3.15米的牌子。但其他人摸的是3.10米,也有3.05米的牌子。篮球的框高3.05米,摸到了3.15米的牌子,说明你跳起伸手,已能超过篮圈10厘米了。
早饭后是反复练习,双人贴边线传球上篮,这是拉体力的训练。下午则是战术进攻和战术防守的训练。所有训练结束后,各人在罚球线练罚球。要罚十中六,罚不到,便一直罚下去,不可以吃晚饭。一直要罚到十中六,才能吃饭。晚饭后,往往便是自由活动时间。
六十八库的大秦,身高一米九五,是上海市杨浦区少体校出身。他长长的脸,细长的单凤眼,对人比较冷淡,看人一般都从下眼脸上看下去。按理说,他同姬季远都是上海人。但他从来没有,用上海话同姬季远交流过。常言道,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但他显然看不起姬季远。当然姬季远也不会主动去硬接近他,所以便对他敬而远之了。
大秦在篮下的攻击力很强。那篮球给他玩得很油。在篮下,有时他用右手,把篮球从腿下,拍往左面,吸引了别人注意后,他又用左手从腿下拍回,投篮得分。晚饭后,他经常独自表演球艺。用一只手托着篮球翻上翻下。让篮球在胸前,从左手滚到右手,再从右手滚到左手。看到别人都做不会时,他往往会哈哈大笑。他甚至可以用右手食指尖,顶着旋转中的篮球,不时用左手扇几下,他可以顶很久,一个小时也没问题。这个大家当然更不会了。他看不起周队长,看不起牛精钢,看不起所有的其他球员,以为只有他,才是正途出身,别人都是野路子,没受过正规训练。他因此人缘很差。他不明白寸有所长,尺有所短的道理,他在篮球上的唯一的缺点,就是弹跳不高。按理一米九五的个头,为什么摸高,才摸了三米十五的牌子呢?姬季远身高一米八零,不也摸到了三米十五的牌子吗?
小广东身高一米八三。他讲的普通话,带有浓重的广东土腔,很难一下子听懂。他长着一张天真的园脸,总是带着微微的笑容。他老是用粤语哼着那首:“越南、中国,山连山,水连水,中越两国共同友谊似秋月。同饮一江水……”的歌。不时冒出一句:“丢你妈法海”。这似乎同他那张可爱的娃娃脸,很不匹配。但他人缘很好,对人都很尊重,大家也都很喜欢他。小广东是广州市少体校出身,但他原来搞的不是篮球,是跳高、跳远。有一次,王工文问他“丢你妈法海”是什么意思?他的脸有些红了,显然这是骂人的话。然后大家问王工文,你们东北人,骂人怎么骂?王二文回答“妈拉个巴子!”大家憋不住,哈哈地大笑了起来。然后又有人问姬季远,你们上海人,骂人怎么骂?姬季远看了一眼大秦说:“侬娘格癞痢。”大家问,这句话什么意思?大秦抢着说:“你妈是癞痢”,大家又哈哈地大笑了起来。
赵武是北京兵,不知有没有高干的背景,年龄还不到二十,上嘴唇上长着一条,细细密密的绒毛,两只眼睛大而有神,他最大的优点是爆发力非常强,起动很快,速度也很快。所以经老周队长和老牛他们商量后,让赵武和小广东打前锋,大秦是当然的中锋,老牛同姬季远打后卫。
大邵也是东北人,他小小的眼睛,嘴巴明显地向外突出,说话时唔声唔气的,东北地方口音很浓,这个人也有他好玩的一面,他会经常出个小丑,讲一段小笑话,博得大家哄堂一笑。比如有一次,他说:“有一个衙役,押着一个和尚去充军,一路摸着自己的帽子和水火棍念着:‘和尚、帽子、棍子、我’。半路上衙役睡着了,和尚把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拿走了他的棍子,剃光了他的头。他醒来后,指着帽子和棍子说:‘帽子、棍子都在’,又摸了摸自己的头说:‘和尚在这里,那我呢?’”大家哄堂大笑,然后休息去了。
有一天晚上,没什么事,王工文说:“打牌吧。四个人打关牌吧?”
“好!”“好!”大家答应着。
“那输了怎么办?”王工文问,大家想了半天,也没想出来,最后有人提议,谁输了,就学一种动物的叫。
这个规则得到了大家的认同。
关牌的打法,同力争上游的规则相近。但不同的是,各打各的。有一个人牌出完了,其他三人就全输了。点一下手里的牌,有一张就输一分。累计输满五十分,就出局了,那他就要学一种动物的叫了。而且,前面有人叫过的,不可以重复。
有学鸡叫的,有学狗叫的,有学猫叫的,也有学羊叫的,叫完总是博得一阵哄堂大笑。姬季远也输了一次,他学了牛叫,他本来就属牛嘛!学牛叫也没什么。最后,大邵输了,他没东西好叫了,想了半天,也想不出来,因为能叫的,都叫前面的叫完了,他咬了咬牙说:“我学骡子叫。”大家开始鼓掌了,但他强调了一下,“我是学骡子叫,但我不是骡子。”
“不是!不是!快叫吧!”大家催促着。
“啊欧!啊欧!啊欧!”这骡子叫,学得还真像。大家哈哈一笑,就又散了,因为又已到了熄灯的时间,明日还要早起训练呢!
经过几天的训练、捉摸,姬季远不仅增加了弹跳。也渐渐地掌握了,适当的起跳位置,以便能跳得更高些。六天后,他终于摸到了三米二十的那块牌子了,成为了队里摸得最高的人了。他心里当然明白,他能摸得最高,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他的手长,比常人长了六公分半,这是得天独厚的优势。随着训练的进度,他对球的熟练程度,也有了充分的提高。他在跑篮时,有时偶尔也能,单手高举着篮球,一下扣进了篮框里。这使大秦看得,不住地咽着口水。他一米九五的个头,也有办不到的事啊?
军里不打算组织庞大的参赛队,因此只出一个篮球队。但要求每个队员,必须报名一到两项田径项目,以求博得一个全面参加运动会的名声。
牛精钢报了五千米长跑和十公里自行车越野赛。赵武报了四百米和八百米短跑。王工文报了一百米短跑和二百米短跑。小广东报了跳高和跳远,姬季远也报了跳高和跳远。大秦除了耍球,什么也不会,他想了半天,报了一百米跨栏。
球队的领队和教练是齐处长,他早年也是篮球运动员,退下来早,便升到了处长的职位了。
空三军篮球队,一名教练,十二名队员,浩浩荡荡地杀奔了沈阳。
本次运动会,一共有十三支代表队。有空一军,驻地为长春;空二军,驻地为丹东;空三军,驻地为大连。九个师代表队,还有沈空代表队,十三支代表队在沈阳体育场,举行了隆重的开幕式。上一次运动会,应当是五年前举行的吧,下一次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再举行了。
运动会开赛了,首先进行的是短跑和跳高、跳远等项目。大秦的一百米跨栏,王工文的一百米、二百米短跑,在第一轮便被淘汰了。赵武的四百米短跑,很快过了第一轮和第二轮,如果过了第三轮的话,就可以进入决赛了。但他第三轮也通过了。
跳远开始了,空三军报名参加跳远的,共有三个人,小广东、姬季远和大邵。第一轮是淘汰赛,小广东跳了三次,最好一次的成绩是五米八九。姬季远跳了三次,最好的成绩是五米八一。大邵只跳了五米二十,被淘汰了。
这跳远,最难的地方是在起跳前,一脚能不能踏准了。因为那一条线,是一条用砂粒堆起来的线。如果你踏在线上,马上沙线上,会出现一个脚尖的印痕。于是你这次,即使跳得再远,成绩也要被取消。如果你怕踩到线,往后留了余地,那么你的成绩就会受到影响。
很快进行了第二轮比赛,姬季远同小广东又都通过了。
四百米短跑进入决赛了,空三军代表队的,凡是有闲的,都去给赵武喊加油。
“呯!”发令枪响了,赵武一马当先,冲出了起跑线,但很快,有两个人追上了他,超过了他。姬季远他们奋力地叫着:“赵武!加油!赵武!加油!”在大家的鼓励声中,赵武又超过了他们,但那两个运动员,也很强势,就差半个身子,紧贴着赵武,一起往前跑着。
“赵武,还有五十米,加速啊!加速啊!”赵武正好跑过姬季远的身前,姬季远大声地叫着,赵武一鼓劲,甩开了那两名运动员,向终点冲去。当他挺胸撞上了终点线时,比赛已成了定局,赵武获得了四百米赛的冠军。但他八百米赛却被淘汰了。
姬季远同小广东,又回到了跳远的场地,跳远的第三轮比赛开始了。小广东跳了三次,跳的最好的成绩是五米九三。姬季远跳了三次,他最好的成绩是五米九一。两个人都进入了半决赛。半决赛开始了。
教练告诉姬季远和小广东他们,在跳起后,两条腿要前后摆动几下,才能跳的更远些。
姬季远照着教练的指导做了,他跳了两次,成绩都不够理想,五米九一,五米九二。在第三次,也是最后的一次。他奋力地奔跑着,一脚踏正在起跳线前,奋力地跳起,学着教练教的那样,在空中摆了摆两条腿,然后把脚尽量往前伸去。他感到,自己在空中停留的时间,很长、很长。但事情总是与愿望相违,当他双脚着地后,由于身体重心偏后。一屁股向后坐了下去,裁判拿尺量了一下,“五米七二!”跳远的规则不是以脚印为准,而是以沙坑里,最后的一个印痕为准。
姬季远想道:“如果他屁股不往后坐下去,估摸了一下,该六米出头了吧!”
小广东跳得比姬季远好,他在半决赛中,跳出了五米九八的成绩,进入了最后的比赛,而姬季远则已经被淘汰了。
在最后的比赛中,小广东又跳出了,六米零二的好成绩,终于获得了跳远项目的亚军。
五千米长距离跑步开赛了。沈阳体育馆的跑道,是四百米长的。五千米赛跑,也就是要沿着跑道,跑十二圈半。有三十多人参加了这项比赛。空三军代表队,却只有牛参谋一人,参加了这个项目。所以大家都跑过去,给他喊加油了。跑道是长圆形的,跑道的长边,从这一边到那一边,大约将近四十米吧!发令枪响后,牛参谋不紧不慢地跑着。你想,他身高一米七八,体重只有七十公斤,一个精瘦精瘦的人。正常人有一米七八高的话,体重应当在七十五公斤到八十公斤之间吧!那至少也要比他重五到十公斤。因此,其他人不就等于扛着,一块五到十公斤的肉,在同他比赛吗?那他还能不赢吗?
他一上来一点也不急,保持着体力。在人群中,他保持着中间偏前的位置。不紧不慢地跑着。七、八圈一过,队伍明显地拉长了。牛参谋已超前到了,前三分之一的人群的地方。
大家在这边喊着,“牛精钢!加油!牛精钢!加油!”喊到牛参谋跑过去后,立刻转到另一面继续喊。所有助威的人,都在跑步的圈内,来回地、满场地跑着,大声地呼叫着。
第十圈,牛精钢开始发力了,他追上了一个又一个的人。在跑步圈中的人,喊声更响啦,“牛精钢!加油!牛精钢!加油!”很快,牛精钢越过了最后一个人,他已经跑到第一了。少扛了五到十公斤的肉,怎么会不轻松呢?只见他轻松地在第一的位置上跑着。同第二、第三、第四名,距离越拉越远了。
第十一圈跑完之后,牛精钢已经领先第二名十米多了。大家还在喊着,“牛精钢!加油!牛精钢!加油!”大家越叫越兴奋,声音也越叫越响。终于,终点线到了,牛参谋毫无悬念地获得了冠军,但空三军全体队员,嗓子却都喊哑了。
姬季远去街上药房,买了许多“胖大海”,分给每个人六枚,关照,三枚泡一杯茶,喝完了再加水,加三次水后,把胖大海一起吃下去。果然,大家的嗓子不哑了。
接下来的是跳高比赛了,参加跳高比赛的,只有小广东和姬季远俩个人,大家又过来给他们加油了。
跳高的横杆是三角形的,一开始从一米四起跳,然后,三公分、三公分地往上加。加到一米五十二后,两公分、两公分地往上加。参加跳高的,也有三十多名队员,开始起跳了。
姬季远同小广东,轻易地越过了横杆。姬季远没有受过训练,他用的是‘跨越式’。所谓的‘跨越式’就是,左脚在地上一蹬,腾起直着的身子,右脚跨过横杆,然后左脚也跟着跨过去,身体呈坐姿,其实这是最土的一种跳法,尽管当时“背跃式”还没有发明,但“跨跃式”仍然是最土的。
小广东就不一样了,他受过训练,他用的是“俯卧式”。即左脚蹬地腾起后,身体便呈俯卧状,扑向横杆,这时全身伸得笔直,连脚尖也必须伸得笔直。然后先右手和右脚翻过横杆,身体接着翻过横杆,最后左手和左脚也翻过横杆。显然,这种跳法,是当时最先进的跳法,因为他跳的时候,重心是最高的。
以后有人发明了“背跃式”,先进程度便超越了“俯卧式”。就再也没人跳这个姿势了。
当时还没有发明海绵垫,翻过横杆后,就直落到沙坑里,跌了个满头满脸的沙尘。
横杆升到一米五二,等跳完这一轮后,便还剩二十一个人了,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裁判把横杆又升高了两公分,一米五四。于是,又开始起跳了,不少人在一米五四这个坎上,摔在了马下。上海人讲迷信说“幺五四”这个数字不吉利,因为用上海口音发音,就变成了“要吾死”了。
小广东和姬季远都是一次成功的。
于是,横杆又升到了一米五六。这时,要跳的人,只剩七个了。
第一次试跳,只过了一个人。那人身高有一米八七,他跳的是“滚式”。“滚式”似乎同“俯卧式”正好相反,他也是左脚一蹬,腾身而起,但他是背朝横杆面朝天的,当然也是全身伸直,平卧在横杆之上。然后人仍然身体伸直,向沙坑翻滚而去。这个运动员,听说是“八一队”下来的,以前在“八一队”也是专业跳高的,因此他毫不费力地,跳过了一米五六的高度。
在后两次试跳中,姬季远同小广东,都分别在这二次试跳和第三次试跳时,越过了横杆,这时,只剩下五个人了。
裁判又把横杆升到了一米五八,然后又用竖尺量准了这个高度,宣布可以开始了。
大家都有点胆怯,大家都在往后让着,只有那个每次一跃而过的“八一队”下来的运动员,在一旁冷眼地看着。
小广东飞快地跨了五大步,在横杆前腾身跃起,但他没有跳,他检查了自己的落脚点,感到有点靠后,他便在正确的起跳点上,往回快跑了两步半。他在最后的一个脚印后部,用树枝划了一道横线。他看看似乎没人打算第一个跳,便用左脚对着,树枝划出的横线,用“丢你妈法海”骂了一声,飞驰而出。大家清清楚楚地,看着他几乎离横杆有五公分高,翻了过去,横杆纹丝不动。
“好!”大家为他加油着。
该姬季远了,小广东的成功,激励着他。他也学着小广东,猛跑两步半,然后在横杆前,腾身而起,也没有越横杆,也查看了最后左脚蹬起的位置,发现位置也靠后。他也学着小广东,往回猛跑二步半,在最后的脚印上,划了一条横杠。然后,右脚踏着横线,憋了一口气,飞奔而出。但他落地前,运动裤擦到了横杆,横杆跳了跳,掉在了地下,第一次试跳失败了。
接下来,那两个运动员都是第一次试跳,都成功了。而那个“八一队”的退役队员,更是轻而易举地过了杆。
只剩下姬季远一个人了,而且,全场用最落后的,“跨跃式”跳法的,只有他一个人了。大家都认为,他肯定完蛋了。
第二次试跳,姬季远又失败了,这次失败的原因是,起跳点离横杆太近,右脚迈起时,就擦到了横杆,致使横杆掉在了地上。大家对他都不抱希望,只有小广东握着拳头说:“给油!”(加油)
姬季远又量了一下脚步。拼尽了最后的力气,快跑了两步半,向前腾身跃起。他升到空中后,闭起了眼睛,却竖起了耳朵,等待着擦碰横杆的声音,但他落地了,他睁开眼睛一看,横杆还在那里横着,心中升起了无比的喜悦,暗暗地对自己说:“吾成功嘞!”
“好!”大家都鼓励着他。
横杆又升到了一米六零。裁判反复地用竖尺,量了高度后宣布,这是“三级跳高运动员”的标准,谁越过了这个杆,因为是在运动会上,有国家规定级别的裁判在场,便可以发给三级运动员的证书。
这个激励可是巨大的,四个人对这一个激励,可是颇为心动的,试跳开始了。
第一次试跳,只有那个“八一队”的退役队员过了杆,其余四人都落下了马。第二次试跳,仅小广东一人过了杆,只剩下三个人了。姬季远来回试跑了三次,他选了中间的那个脚印,划了一道横线。一咬牙,飞步奔出,左脚,右脚,左脚,右脚,左脚,腾身向前,猛地跨动了双腿,运动裤擦到了横杆,横杆跳了跳,但站住了,没有掉下架子来。
“好!”大家齐声地喊着。
姬季远走回了起跑点,走到了小广东身边,同小广东狠狠地握了一下手。他根本不会跳高,也没有受过什么训练,完全是赶着鸭子上架的。但他已经能拿到,三级跳高运动员的证书了,太不可思议了。
另外两个运动员都落下了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