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益柔来北宋看的最多的恐怕就是《广韵》了,自然是对其先查声调后查声韵的检字法深恶痛绝。
“《广韵》凡五卷,先分平、上、去、入,但这四声并不如声韵好区分,稍有差池则谬以千里,当先用声韵检索。若以声韵查,则可立刻将字缩小到十几字以内。况且平上去入常随语气而时常变换,声韵则比较固定。”
“看起来益柔你对这检索之法颇有心得啊。”
王益柔则回以一脸苦笑:“常有不认得的字,遍历三卷《广韵》而不得。”
王曾听完,想笑又憋了回去:“益柔可将你的法子写出来。”
王益柔想了一下,拿笔在纸上刚临摹的《千字文》上注了音。
tindi……,这两字还算简单,应该可以给王曾介绍清楚拼音。
这是声,这是韵,上面的符号则是四调,说到这王益柔又分别写下了四调的符号。
“为何要用这虫文?”
“这自是用什么都可以,这里只是一个符号,我是为了和字相互区分。”
见王曾自己念念有词的自己在那里拼写,然后对着广韵将上面的声母韵母都做了符号化,自己拼写的不亦乐乎。
王益柔招来侍从要来茶壶,将王曾和自己的茶盏满上。在另一张桌子上继续临帖,不临贴不行啊,母亲来信要求的。
寇氏接到王益柔的回信,便知道了官家所想,也自然明白王曾是做何打算的,若即若离也是好的,便让王益柔跟着王曾学学写字。
等王益柔临摹了两编,王曾这才长出一口气,直起身来。直了一半,一把扶住腰部,王益柔见状也赶忙将王曾扶到凳子上坐下。
“老了,”仆役给揉了一会,王曾这才开口道:“你那法子,虽有可取之处,但也有些不足。今天便到这里吧,明天你就回明州去吧,城门那里新帖的榜文你也看一下。”
出了门,王益柔遵循王曾的话去了城门楼子。一圈人围在前面,见王益柔来了,便自觉的让开一条路。
王益柔还是很不习惯这种高人一等的感觉。
只见摞在最上面的榜文写到:命令在明州等地,广置石碾。敕谕,遍寻能巧匠,能以风、水驭石碾,择其优者,赐金,入将作监。
再说回王曾,等王益柔离开了,王曾便让人拿来上奏的匣子,写了一道奏章认真的阐述了自己对检字法的想法。并将王益柔的注音《千字文》,和王慎言的法子一并装了进去,另外附了说明,封口发了出去。
这推广教化的第一步,已经走了出去,就不知道这天下州县,可有一法可堪大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