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扩说的绝对是废话,这事周复生怎么知道要不是周复生聪明,还以为赵扩怀疑他是奸细。
“奸细不一定有,但细作一定存在。我大宋应该在金国也安排得有细作吧金国一直对我大宋虎视眈眈,想来不会只有二十几人。”
赵扩点点头,叹声说:
“只能慢慢查证,清虚已将认罪书写出。金国是我大宋生死仇敌,朕在登基时就曾发过誓,一定要收复失地,一洗前耻。现在朝廷有了些余钱,可以整军经武,为北伐之事早作打算。原本朕安排你去出使金国,现在朕又不想让你去了。朕准备将你调到户部,负责筹集钱粮,你意下如何”
周复生听懂了,赵扩认为他是个捞钱高手,多捞些钱粮,不但要让内政正常运转,还要保障军事这一块。他想了想问:
“皇上如何整军”
“朕和韩爱卿商量过,加大前线钱粮保障,放开禁令,让各地可以适当招兵买马。朝廷再训练一支军队,目前韩爱卿已经在做。一旦大战起,几路军队同时攻金,他们军事再怎么强,也会疲于应付。”
周复生对韩侂胄北伐之事,只了解一点皮毛,还是从小说中看来。他知道这次北伐会失败,为什么会失败他一点不知道。猜想他们这样的安排,应该有些问题。但问题出在哪里,他也想不明白。
这样的安排并不差,让各地自行招兵买马,加以训练。朝廷再训练一支军队,让文弱的大宋,能最快将军事实力提升起来。周复生认为他们走这条路,最终会失败。到时候自己就算捞再多银子,也挽回不了败局,他哪还会留在朝中白白打工只能用上忽悠。
“皇上,臣可以写些计划来改变朝中缺钱现状,但臣不想进户部。现在去金国走一趟,是为了占理,让以后我军出师有名,也为封住一些反对战争之人的嘴。金国一行很有必要,但没必要操之过急。金国那边也有能人,万一被对方识破,现在就来进攻我们,什么都没准备好,我们会很被动。”
之所以告诉周复生这些,赵扩已经将他当成军师级的人物,听完后大感受益,惊喜说:
“复生能将这种大事也看得如此清楚,真乃我大宋之福。你觉得我们要如何做”
听到的夸奖太多,周复生已经没多大感觉,毫无激动:
“向金国问罪之事,可以再拖几个月,我们有更多时间准备。臣也愿为皇上分忧,自己出钱训练一支七百人的队伍。以后大战起,臣会将这支队伍亲自领到前线,为我大宋冲锋陷阵。”
赵扩呆了呆,宋朝一直是崇文抑武。能当文官的,没人想当武将。听周复生的意思,想转为武职文职武职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周复生的能力:
“军事方面你也懂”
周复生和所有官员想的都不一样,他知道掌军有多么重要。宋朝在军政上虽管理很严,凭他的脑袋一旦掌军,谁也休想欺负他。为此他不得不说些大话,双眼盯着北方,流露出的愤怒,赵扩看得十分清楚:
“金国带给我大宋太多耻辱,边界不安,使得百姓流离失所。我们就算建一百座救助区,也容不下天下的难民。想要天下再无难民、再无孤贫之人,只有灭了金国、一统天下。在皇上面前,臣不敢说虚言,人这一辈子找那么多银子干什么臣建那么多作坊,除想带动我大宋经济外,就是为了有朝一日,大宋在紧急时,这些银子能起些作用。臣在军事方面的能力,比钱财方面略胜一筹。”
周复生吹牛时,韩仪见赵扩在发呆,已经走过来。周复生说的话,她也听到大部分。赵扩夫妻俩感动得内心极不平静,连身子也在发抖。
赵扩除感动外,还深受周复生吹牛的影响。周复生军事方面的能力,比钱财方面略胜一筹这意味着什么赵扩知道韩侂胄对周复生不怎么感冒,连韩侂胄也说过:
“周复生在赚钱方面,天下无人可及。要是他一心从商,一定可达到富可敌国。”
这些大话让赵扩内心非常激动,有这么一个军事天下第一的奇才手下,又是他的亲戚,想到亲戚,赵扩先将周复生的称呼纠正过来:
“复生,你是和靖之夫,应该叫我皇叔才是。”
周复生呆了呆,以为赵扩高兴傻了,这时候冒出这么一句。他虽想掌权,没想靠攀这种关系。现在赵扩自己提出来,没有再硬气:
“皇叔说得是,是臣侄失礼了。”
“你叫陛下皇叔,以后和佳儿也应该叫我皇婶。”
赵佳和刘樱各在一边,被两个太监叫过来,听到韩仪让她们改口,两人一阵发呆。特别是赵佳,她以前就叫赵扩王叔,赵扩登基后自然不可能改称皇上。
赵佳从未叫过韩仪王婶皇婶,这称呼有些别扭,赵扩的妃嫔也太多了些,不怎么好叫。见两人居然让她们改口,看了眼一脸平常的周复生,知道是因为他的原因,高高兴兴叫了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