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周复生的到来,朝堂也跟着热闹起来。在大殿上,君臣皆已习惯这种热闹。
“皇上,现在我大宋内事逐渐走上正轨,国库慢慢充盈。然兵备松散,众将士苦守在前线,不但军响少,连应有的尊重也得不到。臣认为必须要改变现状,改革军制。否则一旦再起战火,恐无能用兵将。”
周复生提出军制改革,众官员一点不意外。他在二十天前就给那些百姓宣布过,要不是这几天太忙,早就有人拿此说事。
毕竟这事干系太大,周复生说完,不少人小声议论起来。万松走出来,还未开口就朝赵扩跪下:
“皇上,千万不可乱动军制,祖上的规定岂能更改?天下难得清静十几年,要是动军制,势必会打破这个平稳。百姓将会重陷水深火热之中,我大宋才得到的安宁又会失去。到那时,可就悔之晚矣。”
“万大人说得是,”一个矮胖的老者走出来,同样朝赵扩跪下,涨红着脸大喊:
“现在国库才有余钱,岂能浪费在军制上?我军守土已有余,要是改革不成,惹起战火,我等皆会成为大宋千古罪人。皇上,周复生的禀性如何,大家都深知。他做事根本不计后果,绝不能让他胡来。”
老者说完,又有十几个官员站出来反对,几乎全是保守派。场面完全颠倒过来,韩派一些官员对望一眼,沈继祖出列:
“皇上,周大人说得不错,改革军制势在必行。现在我大宋虽不富裕,只要方法得当,并不会花太多的银子。此事以前韩相就提出过,当时反对的人太多,内政未稳,只能暂时作罢。现在各方面皆已稳定,正是军制改革之时。”
赵扩在上面憋了一肚子火,周复生昨天进宫给他说过此事,他已经被周复生那张无敌的嘴说通,没想到现在还有这么多官员反对,更多官员作壁上观。他看了眼没作声的周必大:
“周爱卿,你觉得此事如何?”
此事周复生给周必大、余端礼说过,三人的意见皆不相同。周必大暗自叹了声说:
“可以改,但要徐徐图之,不可操之过急。”
赵扩并不知道他们的意见不一样,有些惊讶。他知道周必大算是周复生的老师,没想到两人的意见不同。扫了一眼,又看向余端礼:
“余爱卿你呢?”
看在周复生的面上,原本余端礼想不赞同也不反对。被赵扩问起,他不得不出来说出自己的意见:
“改是可以改,但我大宋现在万事待兴,有许多事都才在起步,可以说是多事之秋。臣的意思是缓一两年,待所有事都真正走上正轨后,那时再实行军制改革。”
许多官员听懵了,周必大余端礼两人,和周复生的关系大家当然知道。现在两人的气色越来越不错,大家猜测是不是周复生私藏了,只将一些养身之道告诉两人,没给他们说,不少人对此还很有意见。见三人的意见都不一样,心里大感惊奇。
赵扩已经被周复生说动,虽两人说的也有道理,心里并不这样想,转眼又问韩侂胄:
“韩爱卿以为如何?”
韩侂胄站出来,先是朝赵扩一礼,并没有答他的问,问周复生:
“周大人准备如何改革军制?”
“我大宋的兵力,朝廷统计有一百四十多万,先从这个数字开始。”周复生这些天虽在忙内政之事,军事方面打听到不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