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丫丫是个小女子,却不是个不爽利的人,既然同意送子谔和红姑走,相聚的日子格外珍惜。姬百江的小灶没了,她不想为子谔和红姑之外的人浪费一点心思,他又不愿他人接手她的活计,说是吃惯了她做的口味,待子谔红姑离开,他的胃还归她管。
笑着刮净他的下巴,擦净匕首,收好,“随你吧。”转身要走,“呀,”不防被他捉住,一拉一扯,跌坐在他膝上,回眸嗔道:“做什么?”尾音随着逐渐放大的俊脸消失。任他亲吻,而后偎入他怀中。心中叹道:一日十二个时辰太短,守着子谔不够,孝顺红姑不够,与他幽会不够。
白日,她陪着子谔,陪着红姑,母子俩人天寒地冻中习武玩耍,整个大营中没有母子没有去到过的地方。一日三餐,她顿顿精心烹制,为子谔长身体,为孝敬红姑,她不肯让他们和了大灶。晚上,她洗衣缝补,恨不得一日多出两个时辰。
看着堪称漂亮的子谔,她感觉熟悉又陌生,小人儿是她在这世上唯一的血亲,世上最亲近的人,她千辛万苦生下他,捧在手心养育,如果说这世上还有一人让她可以为之生死,非子谔无疑。只是,他成长的时间,她缺失了几乎一年,一年不见,她的子谔从牙牙学语,流着口水爬着,一指即倒的小娃娃,长成剑眉明眸,口齿清晰,见天四处欢跑的小少年了。她说给红姑听,红姑笑她:少年?她也笑,还是个小娃娃呢。只是盼着,不知他长成小小少年会是什么模样?
她的子谔呀,她叹了又叹,精力太过旺盛了,为了时刻守着他,她每天累得倒头即睡,这才知道红姑的辛苦。曾经她以为自己一人带着子谔,吃喝拉撒睡,事事躬亲是辛苦,哪知长腿的小青蛙抓都抓不住,一转身的时间,小人儿就跑没影了,怕他磕了怕他碰了,跟着他眼都不够用,恨不得长了三头六臂才好。这才知道养子养子,没一时不辛苦,红姑今日的辛苦更甚于她当初的辛苦。她不是个善于词令的人,可是不说不代表心中没有,她记着红姑的好,记着红姑的辛苦,记着红姑的恩情。她告诉子谔,要叫奶奶,不要再叫婆婆了,她自己唤红姑娘亲,也逼姬百江随她改口,红姑喜极而泣,姬百江无奈:总得娶了你才好改口。红姑笑,她脸红。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她与姬百江只每晚这一点时间,而就是这段时光,总都是她静静为他刮胡子,无声胜有声就是如此了,她心中满溢着幸福,她抓住了幸福吧。
幸福太多,她心中惴惴,仿佛不真实。
果然,那日清晨,一纸圣旨打破了她的宁静,寮国国君宣她进宫。
杨丫丫傻了,姬百江傻了,红姑胆战心惊,甘棠主动要求陪她一同入宫,连绿衣都是一脸怜悯的表情。都说伴君如伴虎,天威难测,何况她一个胆大妄为同公主抢相公的女人,重要的是看众人的表情也知道那个王上,脾气不好,也许暴戾的很?
帐外,一个小公公两名大内侍卫一辆马车在候旨,杨丫丫整了整衣裳从容走出。
“丫丫---”几声呼唤同时响起。
杨丫丫回首,突然难舍难分,奔回来,抱着子谔,哭着央求红姑照顾子谔,又嘱姬百江照顾子谔和红姑,仿佛生离死别,其实在她心中,真正是生离死别之际。
姬百江拍拍她的面颊,“早去早回。”
杨丫丫哀怨地回视,回?还能回来吗?这人呀,怎的一点也不解风情,以为她是小狗吗,居然拍拍了事。狠狠瞪过去,姬百江云淡风轻地挥挥手,她连连跺脚,恨恨走了。她若回不来,有得他后悔。
杨丫丫心中极度紧张,压根不敢抬头,因此她不知道在宫门外接引她的,正是大将军府外趾高气昂,阻她入府的华服锦衣的中年人,这人正是大内总领太监郑公公。她也没有一点心思瞧瞧这富丽堂皇的皇宫。
亭台楼阁,穿廊过水,青石地,杨丫丫低首,只顾随郑公公朝前走,脑中一片空白。
登上长长的石阶,又是青石地,几兜几转,拾阶而上,步入一个大殿。
郑公公一反倨傲,毕恭毕敬跪下,“禀王上,杨氏带到。”
“就是她么?”冷冰冰的声音传来,杨丫丫背上顿时冷汗涔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