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玲的“光明煤业公司”选址在黑沟村旧址的三号矿井,正式和浙江的一个投资商签约了。签约仪式在县政府大楼的会议室里举行,高县长亲自主持仪式。
三号矿井,总投资一千七百二十万元,对方现金投资八百万元;姚秀玲现金投资五百万元,前期开发费、品牌使用费等折合人民币四百万元,共计九百万元;吴庄乡党委书记李有才的小舅子个人投资二十万元。三号井预计半年后投产,年产值一亿五千万元。
至此,秀玲已拥有了三个矿井,一个运输公司,外加一个小型的建筑公司;五个公司合计年产值三亿元左右,年利润八千万元上下。秀玲把五个公司合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光明集团”;秀玲自任董事长,丁建新任总经理,赵玉良任副总经理,村支书吴良臣家的老三闺女吴红叶任财务经理。
姚秀玲“光明集团”的成功,让黑沟村切切实实地见到了“光明”:单一个“光明集团”就拥有员工两千多人,所有人都需要衣食住行,光明村很快就扩大了四五倍,变成了“光明镇”;第三产业开始兴起,房屋不断升值,第一批住进“光明村”二层小楼的黑沟村人都成了名副其实的“地主”阶级。李书记、张乡长给吴良臣开玩笑说:“咿呀!你现在日子美啊!干脆你搬到乡政府来,让俺们去你们村当支书吧?”吴良臣说:“球哇!干脆你们乡政府搬到俺村,可去球了!”
秀玲成了黄川县数一数二的企业家,各种荣誉也接踵而至,什么“三八红旗手”、“优秀民营企业家”、“致富尖兵”、“劳动模范”等等,不一而足。连高县长都觉得一会儿也离不开秀玲:会见宾客都希望她能在身边来抬高自己这个县长的身价和筹码;外出参观、考察也带着她,不然就觉得没精神。秀玲还被县工商联主席提名、会员单位选举,成为县工商联副主席;新一届县政协会议上,又当选为政协委员;吴庄乡群众又选举她为乡人大代表。
秀玲的成功为大大小小的新闻媒体提供了上好的报道题材。报纸、电视、广播狂轰乱炸,不断报道秀玲的事迹;集团大小有点事,或秀玲参加点什么活动,当地的各新闻单位都大书特书。
秀玲成功的故事也吸引着众多读者和观众的好奇心,很多人很想知道她成功的背后都有哪些特别的故事。尤其是小报记者,看着姚秀玲这么年轻,这么漂亮,又这么成功,就觉得她这背后的故事绝不会单纯,肯定有不少绯闻文章可做。
猜来猜去,就有一拨热衷八卦的小报记者不辞辛苦地来到黑沟村——现在的光明镇——踩点了。八卦记者走访了许多村民,施以小恩小惠,终于从村民们口中得知了秀玲和马少军之间的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但是要再往深里追究,所有的村民都不得其详,说:知道俩人到底是怎么回事的,除了姚秀玲本人,就只有马少军了——外人哪能知道那么多!
八卦记者们觉得这里面有戏,大大地有戏!于是,开始下功夫追踪起马少军来。
马少军从丁建新办公室出来后,觉得目前也只有买车做司机这条路可走,就跑到县城他哥家住下,学下了驾照;挨着他嫂子的白眼,又从他哥手上借了几万块钱,买了一辆二手大卡车,做了“光明集团”下属运输公司的一名自带车辆的运煤司机。
刚开始做司机运煤,马少军有些不适应其他司机对他的态度,觉得他们都不够尊重自己,心里暗骂他们:知道我和集团董事长姚秀玲是啥关系吗?你们真是狗眼看人低!每当同事给他气受,他就这样骂。骂一骂,就觉得自己高大了许多,压过了所有人,也就不和他们计较了。
而看见姚秀玲、丁建新、赵玉良的时候,马少军心里也发怵;过后,他就骂:别得意太早,早晚这整个集团都是我的!别看我现在只有一辆车,过两年,我这一辆车就可以变成公司的一个股份;再过两年,一个股份就变成了十个,十个变成一百个!你们就好好干吧!早晚还不都是给我干的?
瞅准机会了,马少军开车去城里的时候,也把春花和两个小崽子带上,路上给他们娘仨炫耀一番;到了城里,放他们娘仨在城里逛,自己卸完煤,回去的路上,再把他们仨捎上。马少军得意地给春花说:“看见了吧?当司机就有这好处!以后等小崽子们长大了,都跟我学开车!”
春花骂他道:“谁跟你学这拉煤的本事啊?一脸黑,两手煤,浑身上下三天都洗不干净!瞧你那点出息吧!雄心壮志都哪儿去了?连带让娃们跟你受苦不说,还让娃们学你那点出息,去开拉煤车!……”
马少军立马警醒:他得赶紧搂钱了!眼珠子四处转着,瞅机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