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大蒙古国。先后攻灭西辽、西夏、花剌子模、金朝等政权。蒙哥汗去世后,引发了阿里不哥与忽必烈的汗位之争,促使大蒙古国分裂。1260年忽必烈即位称帝,建元“中统”。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次年定都大都。1279年,彻底灭亡南宋流亡政权,结束了自唐末以来长期的混乱局面。之后元朝持续对外扩张,进攻日本、缅甸、越南、爪哇等,但均遭失败。元朝中期皇位继承紊乱、政变频繁,政治始终未上正轨,而且汉化迟滞,发展不前。后期政治腐败,权臣干政,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日益加剧,导致元末农民起义。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随后北伐驱逐元廷攻占大都。此后元廷退居漠北,史称北元。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夺政权建立鞑靼,北元灭亡。
元朝建立后,元世祖忽必烈顺应形势的发展,实行汉化政策,接受了先进的封建统治制度。
元代在中央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分别负责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行省下设路、府、州、县。元朝时,全国共设十个行省,另有中书省直辖的“腹里”。元朝为了维护蒙古贵族的统治特权,削弱各族的反抗,采取了分化的民族压迫政策。元朝把全国人分为四等:一等蒙古人,二等色目人,三等汉人,四等南人。四等人在政治、法律和经济上的地位,都有不同的规定,带有明显的民族歧视成分。如地方机构中的达鲁花赤掌握实权,而此职只能由蒙古人担任。
元朝可以说是中国最奇葩的朝代,元朝的皇帝们也是中国最奇葩的皇帝。平心而论,元朝统治期间的政治经济还是挺不错的,要不马可波罗怎么在游记里面一通胡吹呢。元朝的统治者认为自己高高在上,打仗跟享受才是自己应该干的事,民间的那些老百姓爱咋滴咋滴,跟他们关系不大,他们也不关心,只要按时上缴赋税让他们享用就够了。这种漠不关心反而让民间的百姓有了宽松的活动空间,经济一度十分发达,商业也十分繁荣。按照这个路数,元朝不应该这么短命,可是那些住在大都的皇上们,这一个劲的折腾啊,生生就把大好的河山给弄丢了。
首先元朝的统治者对他们的祖先太过骄傲,成吉思汗那一辈征战沙场立下不世功勋,让蒙古人以为自己什么都是好的,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制度优越感。忽必烈虽然也汉化,也用汉族的典章制度,可骨子里还是看不上。不是他们不想治理这么大的领土,而是真不会啊。自己不会,也不愿意向汉人学,那就只能瞎折腾。
更要命的就是元朝皇帝的继位制度,个人认为元朝的覆灭,没有稳定的皇位继承制度有很大的关系。就连政治制度相对完善的辽、金、宋在皇储问题上都屡屡出现问题,更何况啥都没有的蒙古人呢。从铁木真开始,直到元顺帝这一百来年几乎没有一个大汗或是皇帝顺顺当当的继位。
忽必烈的继位就是个极坏的例子,因为蒙哥汗是在战场上战死的,根本就来不及留什么话。所以忽必烈的皇位基本就是混来的,这也导致蒙古帝国分裂成四大汗国。之后每一任皇帝都是各方势力进行激烈角逐的结果,皇位继承极为混乱。忽必烈死后,成宗和武宗的继位都不明不白、扑朔迷离,两人都是正值壮年就突然离奇暴毙,也是一句话都没留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