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上三竿,在府中仆役膳夫的轮换之下,大豆都被磨成了豆浆。
旁边几口大锅底下火烧的恰到好处,锅中蒸汽升腾,豆浆却不见一点翻腾。
“看好了,只要豆浆之上凝结,就用竹竿将其捞起。”薛绍一边给众人演示一边伸手捞起一片豆腐皮。
残余的豆浆顺势滴下,还未定形的新鲜豆腐皮晶莹剔透,将竹竿架在一旁的木架之上让其慢慢凝固,薛绍示意另外几人也按照他的手法捞起豆腐皮。
“错了错了,手要轻,力气大了豆腐皮都破了!”捞豆腐皮注重技巧,从没接触过的膳夫们不是捞不起来,就是将豆腐皮弄得破碎不整。
“慢点、慢点,对对对,就是这样。”在经过薛绍多次演示指点之后,膳夫们慢慢也能捞起一张完整的豆腐皮了,只是还需多加练习才能使速度更快。
薛绍看得满意,第一次制作,这些人都没经验,能做到这样已经出乎意料了,豆腐皮一张张捞了起来。
瞧着豆腐皮制成,薛绍又安排了两个人将一部分豆腐皮卷在一起,再用绳子捆紧。
这样将卷成棍状的豆腐皮再煮一遍就成了素肉中的佼佼者:素鸡,简单易制,以素仿荤,既有肉的口感,也有其他素食没有的营养。
看着进展顺利,薛绍满意地点点头,别看薛绍整天山珍海味,此时百姓餐桌上的食物却非常单调,有了豆制品,也能改善一下生活。
离豆腐皮干燥还有一段时间,薛绍转身骑马去了老宅。
老宅里这两天可是人满为患,一边是自家工匠正在拆除改建,一边又来了上百名工匠随着学习制作曲辕犁,此时交通不便,信息难以传递,若仅仅靠着图纸,恐怕各州工匠做出的犁会千差万别。
见薛绍进来,众人连忙行礼。
除了工匠还有几位工部的官员也在拿着图纸与纸笔记录。
“如何,各位学的可否顺利?”
一位穿着绿袍的官员拱手回道:“薛常侍发明的曲辕犁简单易做,这批工匠已然学会,待做好样品,下官就会立即动身前往京畿各州传授。”
“这就好,尽快去办。不可死板,各处土地不同,要仔细区别,因地制宜。”
“是,下官记下了!”
四处看了看,这几个官吏安排有序,调动自如,有几个人手上还拿着笔在记录,苏良嗣为人正直,安排的官吏也都是踏实勤奋,薛绍点点头,曲辕犁的推广之事看来不必担心了。
……
下午,带着制好的豆腐皮和素鸡,薛绍同太平又进了宫。
“太后请看,这就是臣制好的豆腐皮!”见了武则天,薛绍取出裁切整齐的豆腐皮说道。
“呈上来给朕看看。”
武则天拿起豆腐皮看了看道:“不错,看起来确实极易存放,辛苦薛卿了!”
又对一旁的宫女道:“去叫王晓杰将军来,再去按照薛卿所说,将此物交给膳房做好。”
“回太后,都是膳夫所制,臣不过在旁指手画脚,何来辛苦。”
“哈哈,薛卿不必谦虚,没有你指点,恐怕无人能知道大豆还能做成豆腐,也无人能知豆腐皮可以当做军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