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時期碰到的事真多。有些事在我的記憶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並不喜歡,也不理解;有些事印象很模糊,卻很喜歡。
我四、五歲的時候,正是靠父母守護成長的年齡段,可是家裡沒有我的床位,說白了,就是自己另尋睡覺的地方,我變成了漂泊不定的野孩子。小叔那時候是單身漢,我便找小叔做我的依靠。每天晚飯後,跟隨小叔一起同榻過夜,這樣過了很長一段穩定的生活。小叔每晚要到近鄰串門,我就像跟屁蟲一樣同行。他常去的地方是一家豆腐作坊,和朋友一起玩紙牌賭博。有時我在他身旁等會兒,有時去旁邊睡一會兒,或有時去看做豆腐的流水過程,得益匪淺。做豆腐用的食材是黃豆,隔夜浸泡12個小時,洗淨,裝上石磨磨成漿,漿水過濾,然後將濾好的豆漿上鍋加熱,不停攪拌,熟透的豆漿倒進缸,稍停幾分鐘之後就是點滷(鹽水),成形即豆腐花,將豆腐花裝進四方形箱框,墊布,最後壓榨成形。
有一天晚上,小叔說,我們到城市去玩一趟,就定在明天吧。因小叔平時喜歡紙牌,我有點乏味。他看我的情緒不太好,於是想出進城的主意哄我開心,同時也想領我到大城市去見見世面、擴大視野吧,以此逐步認識社會。
城市,對我來說是新鮮詞,有生以來第一次聽說,自然興奮不已。第二天一早餓著肚子就出發了,跟小叔一路嘻嘻哈哈,很高興。十多里的路程一逛就到了目的地,平潮,前後僅花了大約四十分鐘光景。
平潮,東西橫街和南北走向的街面大約有三華里長。街面上見到的景象跟農村不一樣,感到好奇。大河,原以為是農村特有的美景。看到城市裏也有大河環繞,運行的船隻成群結隊,比農村大河裡的船多多了。一條船領船可以拖運數十條船,這是我初次見到的景象。房屋的佈局特別誘人,房屋排列整齊,平房和樓房,高矮相間,建設得規整美觀。農村的農民住房是分散的,比較雜亂無章,環境也不及城市的清潔、舒適。所以,有人嚮往城市生活成為一生追求的理想。
很多店家門前擺滿竹籃或籮筐,盛器裡裝滿蔬菜、瓜果之類,都是農村裡來做小生意的人擺放的小攤,而且跟店主家相處很和睦。我覺得很奇怪。心想這便是社會上人際關係可讚的一面吧。進了街頭,就見到一座高大的石拱橋。仔細看看,真要造這樣的拱橋,有相當難度的。石材加工固然很艱難,光是那既長又重的石頭堆砌成拱形,就要用到科學範疇的許多物理知識。橋上行人川流不息,橋下清水流淌,大船和小船不時穿梭其間,可見城市比農村更鬧忙。
我們一路逛街,邊走邊看,在人群中穿來串去,跑遍一街又一街,不知不覺已過吃飯時間,卻並不覺得肚子餓,看得高興唄!說實話,要是小叔口袋裡有錢叫我吃碗面,或者給我一個黃金瓜,哪怕一個小桃子,心裏就更加高興了。
太陽偏西了,我們便餓著肚子返程。小叔僅比我大九歲,才不過十五歲的人,尚未脫盡孩子的稚氣。當我們在四十里的地方正向東走時,正巧遇上六、七個日本鬼子,著實嚇出一身冷汗。鬼子兵拿的都是長槍,警惕性很強,都把長槍握在手上,像是隨時隨地要多付中國人的樣子,沒有一個兵把槍扛在肩上。我們兩小毛孩,手無寸鐵,赤手空拳,也沒有表露出敵意,所以沒有引起鬼子注意,太太平平地擦肩而過,安全地回了家。
跟小叔在一起生活,晚上到鄰居家串門,常常聽到各種各樣的八卦傳聞。比如張三偷情,李四夜裡被破門搶劫,某某被殺,誰的老婆被拐走等等。的確,當時的社會環境亂糟糟的,足見國民政府腐敗到何種程度。幸好共產黨地下組織漸漸擴大,廣大群眾最終覺醒,找到了命運的靠山共產黨。
人民的靠山為人民,讓老百姓的生活安定。我見到的第一件事,就是禁毒除奸、鎮壓土匪殺人犯,處理吸毒、販毒份子,打擊欺凌百姓的惡霸,社會的毛病和不正之風得到有力的整治,真是大快人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