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出女孩子开始魂不守舍之后,徐迁开始有点同情女孩子。徐迁走过来用法语说了一句“我们都是好人”,女孩子开始相信徐迁起来,索性像一个尾巴一样一直跟在徐迁身边。她觉得这些人之中这个徐迁最稳重,又会一些法语应该是一个文明人为了她自身安全她决定跟着徐迁。为了不让徐迁嫌弃自己,女孩子开始和徐迁讨论一些革命上的问题。为了不让徐迁发怒,女孩子尽可能地和徐迁求同存异讨论问题。女孩子仗着自己懂法语,用自己的理解解释一些国内人翻译上的错误。女孩子随口说出一些比较常见的翻译上的失误,证明自己不是乱说的,翻译失误会导致一些理解上的差异。
女孩子的一句法语原文,让徐迁终于想起了一件事情。怪不得当他第一次看《新青年》的时候,对于一些理论感到似曾相识,原来这不是幻觉。早在徐迁第一次和法国老人聊天的时候,那个法国老人不就是这么说的吗?他翻译了一部分的资料,这些资料不就是和《新青年》里面理论十分接近的吗?徐迁下意识地询问女孩子,什么是“巴黎公社”。女孩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地把自己知道的信息告诉给了徐迁。
女孩子好像对这些十分了解,徐迁隐晦地告诉女孩子,自己手里有一些法国原文的历史资料。女孩子马上有了兴趣,说自己去法国,最大的目的就是去当地的图书馆查找相关信息。徐迁答应把自己藏在家里的资料借给女孩子看,但是徐迁有一个要求,就是希望女孩子把这些资料翻译出来,让徐迁也知道里面的东西。女孩子满口答应了,却忘记了翻译这些资料不但需要很长的时间,更需要分析和理解。就这样女孩子几乎是自愿地,上了徐迁的船,成为了徐迁家里的一个不请自来的娇客。多年之后女孩子回忆起这件事情的时候,总会说这是徐迁故意安排的,就连徐迁的母亲也说自己儿子对付年轻城里的女孩子有一套。
学习了老人留下的原文,徐迁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他一边安排女孩子继续翻译原文,一边带着大家开始建立农会。让一些受苦的农民团结起来,一起和地主讲条件,要求自身的权利和待遇。在他的领导和鼓励下,萧山衙前的老百姓终于得到了应有的福利。虽然这些福利在徐迁看来远远不够,但是对于老实本分的农民来说已经很不错了。在徐迁的带领下,马上衙前的各个村庄都兴办起来了农会,纷纷要求地主加高大家的报酬。刚好这个时候是农村“双抢”的时候,地主要是不答应的话,就会影响到收成,地主只好捏着鼻子答应了。徐迁为大家争取到了这一年到下一年上半年的福利,比过去足足高出了近一倍。大家都十分感激徐迁,选举徐迁担任这个农会的理事,大家第一次感受到了团结的力量。马上不光衙前,整个萧山老百姓都发动了起来,一个个农会马上组建起来。这个速度,这个态度,让所有的人刮目相看。大家都在私下议论这个叫徐梦觉的人,都说他是天上文曲星下凡,就是来搭救老百姓的。
虽然不久之后在众多地主和官员的联合抵制下,这个自发组织的农会被一个个勒令撤销。徐迁也用自己的本名徐迁,在自己家乡半隐居起来。但是无论是徐迁还是广大群众,都尝到了农会的甜头,也知道了团结的力量。据后来不完全统计,徐迁参与和主持的萧山衙前农会,是国内最早的带有革|命色彩的群众性组织。徐迁创造了不少国内的第一,也让当地的人有了最初的革|命意识。
相关资料:巴黎公社(法语:LCnedePris)是一个在1871年3月18日(正式成立的日期为同年的3月28日)到5月28日期间短暂地统治巴黎的政府。由于评价者意识形态的不同,对它的描述也存在很大分歧,有人认为它是无政府主义;也有人认为它是社会主义的早期实验;更有被认为标志当代世界政治左翼运动崛起光辉起始里程碑,影响广大深远。马|克|思认为它是对他的共|产主义理论的一个有力证明,而俄罗斯无政府主义之父巴枯宁则对此持反对意见,因为它既没有依赖于一个先锋队,也没有掌控国家或者企图建立一个新的革命政府,所以它实际上还是无政府主义。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公社战士在同强大敌人战斗时表现出来的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将永垂史册。
对1871年巴黎公社的分析,在马|克|思各种著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例如组成《法兰西内战》一书的几篇宣言(以及1891年恩格斯写的导言);在列|宁的著作中也是这样,特别是《国家与革|命》(1917年)。考茨基在《恐怖主义与共|产主义》(1919年)中,以及托洛茨基在为塔列尔的《巴黎公社》所写的序言(1921年)中,都部分地对巴黎公社提出了有争议的解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