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迁把这些信息送了出去,可是得到的回音令徐迁很担心。一些组织的领导不重视徐迁的汇报,更有一些领导对徐迁的分析不屑一顾。更有一个重要领导点名批评徐迁,说徐迁的想法和观点很危险,甚至于发了很大的错误。为此这个领导建议暂时免去徐迁中|央委员的职务,对徐迁的行为做出内部点名批评的处罚。异想天开、危言耸听、无中生有等等名词出现在会议上,绝大多数的领导都认为徐迁这是在搞破坏。一些领导有点相信徐迁的话,但是在会议上属于少数派,只好服从大多数人的意见。一些主要领导甚至于提出让徐迁离开军校,继续去上|海组织工运工作,虽然没有通过,但是已经有了打算。
徐迁的建议没有被上级采纳和听取,而且被上级点名批评,要求徐迁私下做出深刻的自我检讨。徐迁心里很着急,但是一点办法也没有。他真的想好好和领导亲自说一说,但是他不能擅自离开军校,更加不能擅自和领导接触。徐迁第一次感觉到自己很孤独,更加希望和妻子许贞在一起。只有许贞了解徐迁,也只有许贞知道丈夫徐迁不是一个危言耸听的人,更加知道徐迁是一个不说假话大话的人。
这时候军校为了配合北伐,让一期二期的学员去基层带兵打仗。名单里面当然也有徐迁的名字,他被分配到一个部队当后勤司务长。临走的时候,徐迁用最诚恳的语气给组织写了一封长信,在里面再次声明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希望组织慎重对待国共关系。徐迁为了表示对党的忠诚,做好了在北伐途中牺牲的准备,所以他给妻子许贞也留下了遗书。没想到他的决心被一些人视为威胁组织,用死来吓唬组织领导,用自己的遗书逼迫领导改变重大决策。在一些人缺席的情况下,一些领导错误地做出了一些决定,导致了徐迁受到了不公正的处罚。
正当徐迁带着士兵冲锋在前的时候,就在徐迁想用自己的牺牲证明自己的清白的时候,他的妻子许贞也受到了不公正的处罚。因为许贞支持和拥护丈夫徐迁的观点,许贞早已经不止一次地被点名批评,甚至于有人怀疑他们夫妻是别有用心的人。刚好许贞的娘家人错抓了一批爱国青年,其中有好几个共|产|党不公开的党员,组织的人怀疑许贞出卖了组织。许贞和孩子被勒令在家反省,不准和外界有任何接触,等待组织调查结果。许贞是一个性格比较火爆的女人,从小大家都宠着她,结婚后丈夫徐迁迁就她,她哪里受得了这种委屈?差一点和组织的人闹翻天,生气的许贞竟然不经组织决定,擅自辞去了所有国|民|党的职务。组织因为许贞的任性,因为许贞的态度不好,免去了许贞党内*******的资格。
徐迁多次建议组织,我党需要一支有自己人组成的武装力量。有了这支军队在手,遇上危险的时候可以拉出来。进可以作为骨干部队力量,冲锋陷阵在最前面;退可以作为后卫部队,掩护组织领导撤离。可是组织的人不听,也不准徐迁私下组建这样的武装力量。徐迁在北伐途中,越来越觉得军队和武器的重要性,利用打战的机会暗中扣留了一批武器。他利用自己是司务长的机会,用一批战利品换取了一批快要报废的武器,然后用手里的好武器和报废武器对换。就这样徐迁私下存下了一批将近一个加强连的武器装备,为自己将来拉起一支武装力量做准备。
徐迁和许贞的处理决定下来的时候,徐迁刚好和军队打到浙江。本来想回家看看的徐迁,得知组织的决定之后,觉得自己有必要亲自去谈一谈。可是这个徐迁的身份怎么办?徐迁不但是现役军人,更是一个国|民|党军校的学员,总不能让徐迁以这个身份回广州见领导吧?这样回去的话,不但他见不到组织领导,更有可能第一时间被国|民|党的人暗杀或者是秘密抓起来。到时候真的是更加说不清楚,解释不清楚了。
徐迁马上想到了一个主意,一个让所有人都不会怀疑的决定。徐迁找了一具和自己身材差不多的尸体,然后布置了一个死亡现场。.knshm徐迁把武器弹药秘密运走,然后用少量的炸药做成了一个意外事故。几天后北伐军指挥部和军校几乎同时收到一份报告,几天前在前线一个连级指挥部附近发生了意外。军校学员徐迁,现任某连队司务长,在清点军用物资的时候,意外引发了仓库里面的炸药。导致连队弹药库重大损失,司务长徐迁中尉当场炸死,损失一大笔军用物资。当大家惋惜徐迁这个优秀军校学员的时候,徐迁已经带着一些物资回到了上|海。
就在军校准备要调查这次事故的时候,就在徐迁可能要暴露的时候,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前往北京的火车上逝世了。据说总理是因为肝癌癌细胞转移,才导致多处病发的,从医生发觉不对劲到宣布死亡不过短短一天半而已。对外暂时保密,但是军校和北伐军指挥部第一时间得知了消息。慌乱地大家没有心思理会徐迁的事情,为徐迁争取了时间和机会,徐迁没有暴露身份。
回到上|海的徐迁本来准备第一时间回到广|州去的,可是发生了总理的事情,徐迁只好暂时安顿下来。徐迁一边恢复原来的关系,一边组织亲信熟悉和掌握手里的武器。他准备利用这段时间,训练出一些合格的战士,让组织的人对他们有信心。徐迁一边亲自教授大家战术战法,一边开始总结自己对军队管理心得和武器使用心得。这份心得虽然不被组织领导重视,但是多年后辗转流落到了井冈山,成改为了第一批红|军的准教科书。《步兵教科典要》这本红大教科书,里面有一多半是根据徐迁的资料改编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