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中华大多数天才崭露头角时已至顶点,从此再无作为;而赵括不同,未出茅庐之时已然名利双丰且呈上升趋势,首战虽败但细节中尽显大将之风,如果不是遭遇白起,其人生不可限量!”
“哦?是吗?”
“确是!战前种种不用细说,单看长平巨战:
首先,赵括面对的是统帅六十万大军的杀神白起,而自己手中只有四十万人,其中艰难就不必师弟多做赘述了吧…
其二赵括初换廉颇军中振奋,多次亲自勘察地形,更改部署,置换军官,一改被动防守的颓势,重拾赵军英勇善战的骄傲,表现出极强的果敢和雷厉风行及优秀的战略素养。
其三中计被围全军断粮之时赵括在固守中首次使用孙膑兵法残篇记载的车城圆阵,在断粮的情况下固守四十六天而大军未生内乱,也是为兵家史上的一个奇迹。
其四,最后关头活用诈降之计成功打乱秦军部署,赵括亲自领军一骑当先激起赵军血性,奋起突围,重创秦军,甚至击伤统帅白起,可惜天妒英才,使赵括惨死于乱军之中,战后尸首都寻找不到,确是一代英才的最终之章!而白起也感英雄相惜,使人寻找赵括尸体,不得,只找到赵括用剑和铠甲。白起极为伤心,以衣冠厚葬,取赵括剑自用。”
“如此说来赵括有勇有谋,确是我等青年难得的楷模,难怪杀神感叹!”想到长平战场秦赵两军英雄豪气和同为军人的悲惨命运,以及岳飞刚刚口述的这些悲壮一千多年后又将在他自己身上重新上演,韩冰顿感惆怅万分…
“确实,四百多年过去了,人人只说其败,能有几个记得主帅赵括最后关头白马银枪反复冲杀于秦军,身披数十箭,血染征袍,最终身躯损毁,血浸长平?
成王败寇!史书不诛首恶反深深诋毁一位真正浴血冲杀的豪放青年让人无从辩驳,军人之殇徒然奈何?”
“战后白起往见秦王说他秦国虽胜确是惨胜,赵国完败但秦亦损失不小,需利用此战结局尽快抚平伤势,十年方可再攻赵。但秦昭襄王不听白起劝谏,一年后即先后派王陵、王龁率军灭赵,果然惨败,并在范睢的挑拨下迁怒白起,派使者赐剑命其自刎,一代战神遂终于此,令人不禁唏嘘!同年,秦将郑安平降赵,上党复归赵。”岳飞喃喃自语…
“没想到战后还有这么一段结局,原来前古杀神亦死于昏君之手如何不让人感叹命运弄人?战神白起与赵括一样没有躲开战争的残害,白起虽未战死杀场,也是为战所累,被君主迁怒而死!这么来说,赵括应该与白起同一高度?”
“不完全是,只是英雄寂寞,惺惺相惜而已!”
“难怪鹏举如此激动,原来是与武安君和赵括大哥共鸣所致。”
韩冰见话题越来越沉重,岳飞眼中隐隐泛有泪花。随便调侃调侃,带带节奏。不错,有点儿作用…
“呵呵,师兄不要取笑。请问师兄,了解长平之战以及赵括生平,有什么感想吗?”
“诶呀,这岳飞还真顺着杆子往上爬,我这稍微调侃一下他就给我出题呀?你是小学语文老师来的吗?听了故事还要提问中心思想?作者是怎么想的?想要表达什么意思吗?…”韩冰心里委屈,但也不好直说出口。
“嗯,是对赵括的大无畏精神所感动吗?”韩冰试探回答,很程式化,如果是小学阅读题的话可得一两分。
看二师兄这么不上道,岳飞尴尬解释:“师兄勿怪,飞并非有意考你,而是想说万物皆有法,长平之战胜败的根本正是战争的诀窍,希望主公多多了解,今后莫要犯了相同的错误。”
“哦,抱歉,是我误解鹏举了,师兄在此深刻道歉。”韩冰欠身一揖,然后陷入沉思,韩冰虽是D丝,但那是因为还从未担负过什么重大责任,其实他在正事上是一个很认真的人。
现在明显是岳飞对韩冰进行战略思想的开导,一定要自己想出其中诀窍。
思考一刻,心内组织半刻,韩冰终有腹稿:
“那我把观点陈述一下,请鹏举批评指正:根据长平之战秦赵两军的得失,我认为万事需谋定而后动,战事必须规划周全。尽量掌握主动,败势则需尽量夺回主动,将敌方带入自己的节奏,方能战事顺利,最终旗开得胜。
另外,对外作战需上下一心,出征前君主必须与统帅沟通作战的目标与得失,并约定胜败的判定标准。战场前线千变万化,国君不可胡乱指挥;而前线统帅虽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但也绝不能肆意妄为偏离预定的底线。
再者,所有战争都不存在完全的得利者,需认清得失,不可只重利益而不担风险。须知风险恒在,拒不负担只是掩耳盗铃,其实误人误己。
最后战斗结束后需淡定清算,重新筹谋,是乘胜追击抑或结阵坚守,再或退兵回国。切不可骄纵轻狂,以致由胜转败…
我暂时只想到以上几点,请师弟解惑!”
“哈哈哈哈,再没什么需要讨论的了。”
“好,那我们就把赵括大神召唤出来,看看这个传说中的马服子到底有多么神奇!”
“哈,师兄一看便知!”岳飞把赵括召唤卡交回给韩冰,大神就要由领主亲自召唤才能给神农村带来最大利益。
“Wht?”韩冰一看,也是一惊。连英语都秃噜出来…
“真的是‘纸上谈兵’”?!”
姓名:赵括,号马服子
职业:武将、文士
身份:流民
阶位:特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