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临城下之危已解,戚长安本该大松一口气,可看着次序井然离开的胡人。
他心中有了更深层次的担忧。
“胡人已经开始形成规矩了,看来文明开始在草原萌芽了,给他们带去文明的人,他将是大顺最大的罪人。”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戚长安虽心中有着担忧。
但是看着周围因为胡虏扯兵而欢呼雀跃的将士们,他并没有将担忧挂在脸上,因为他是玉龙关统帅,他的一言一行,哪怕一个表情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默默地,戚长安沿着陈旧却依然坚固的城墙下了城楼,屏退身后跟着的各位将领后,坐上了府上管家的马车。
“去陵园。”戚长安吩咐到。
“是,老太爷。”驾车的也是一位年事已高的家翁。
穿过冷清的街道,出了关隘走在崎岖的山道上,不一会就来到了一处陵园。
陵园门前矗立着牌坊:“满门忠烈。”
这牌坊是顺高祖题字所写。
这也是对戚家老祖后半生的评判。
往年这时节陆续还能看到慕名来祭拜的人,如今在这惨淡的年月,吃饭都成了问题,更别说祭拜了。
不过戚家从来不在意这些,因为,为国捐躯,为国护民是他们家族自愿,是不求回报的。
戚长安在陵园门口下了马车,整理好自己的军甲和面容,阔步的走向了深处。
来到陵园深处,这里绿树成荫,鲜花似海,如果不是纵横交错的坟堆,这还真是踏青的好去处。
由外至内新坟拱卫着旧坟,戚长安脚步轻踩生怕打扰了在这里安息的生灵。
途径最外围的几个新坟,有四座在戚长安眼中格外刺眼。
它们分别是:戚忠之墓、戚礼之墓、戚信之墓、戚义之墓。
它们是戚长安的四位儿子的墓地,世间之痛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
而戚长安经历了四次,这位年过六旬的老者。
一次次的送他的儿子参军入伍。
又一次次的送他们奔赴未知战场。
又一次次默默含泪的迎回他孩子的尸骸。
他痛吗?
痛不欲生!但是这战场上的军士谁又不是别人的儿子、丈夫、父亲呢?
他们的亲人同样悲痛欲绝,但没有国哪有家?
古来征战几人回?那些将士们明知参军一路通黄泉,但他们为什么还是义无反顾的踏上这条没有回头的路?
因为爱!他们爱他们的国、爱他们的家、爱他们的家人。
这玉龙关内就是他们的家人、亲戚、朋友所生活的地方,如果他们不挺身而出抵御胡虏。
他们所爱之人就将直面地狱,胡虏将从玉龙关长驱直入,南下劫掠他们能看到的一切。
他们的父母妻儿也将死于战乱,他们的家园也会被劫掠一空,他们自己也将悄然无息的死去。
这就是边关将士奋起反抗的原因,他们要保护所爱的一切。
戚长安眼中含泪挨个抚摸过儿子们的墓碑,他心中有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