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车简陋的很,一路颠簸,常赐不习惯,有些头晕。他闭上眼睛小憩,睡意才涌上来就被余赊捅醒。
余赊丢去一个小包袱,又从马车内的箱子里拿出一张过所递给他。
常赐打开包袱,里面是崭新的一套素白儒袍,左胸口用铜线绣着一片梧桐叶,这是梧桐书院的标志。
“先生在梧桐书院?”
梧桐书院是最大的非官办书院,据说与以买卖消息闻名江湖的千鸟渡有关联。先生如果在那,是不是说明这次救他,千鸟渡也伸了手?
“别问。”
余赊一如既往的吝啬言辞,抛下两个字就不再管常赐,自顾自退出去继续驾车。
常赐哑然,心想这人真是心大,也不知道吩咐几句,万一自己在城门盘查那里露馅了怎么办?
他翻开过所,籍贯那栏写得是蜀州青山府巴野郡平乡县,名字叫张辞,十五岁,去年刚中了秀才。这张文书信息详实,家世功名面貌特征生活轨迹一一在列,从出发地到华京一路的府衙盖章也是全齐,比真的还真。
“好手艺。”常赐咋舌感叹,开始换衣服。
换好之后,马车也快到城门口了。余赊下车牵马,常赐走出车厢坐在了前室。
周围来来往往都是赶着进城的百姓。有的负幼牵少,有的孑然一身,有的红光满面,有的形同枯槁,每个人的表情都不一样,形形色色都是百态人生。常赐看得出神,他心里在想,头一回离大澧子民这么近,居然是在丢了太子身份之后。
守城官兵盘查得很快,不久就轮到了他们。余赊没有用过所,从怀里掏出一个令牌递过去,那令牌墨黑方正,一面印着“镖”字。
常赐肉眼可见的看到那个士兵的瞳孔缩了一下,紧接着就见他恭恭敬敬的把令牌送还,连盘问都没有就放他们过去了。
好家伙,难怪余赊不管他是否能背下过所信息瞒过盘查,原来是在这准备着,有镖门通令在手,谁敢拦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