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无第一,最好的文章最好的诗这种概念永远不存在,文学的品质高低永远没有确定的标准,文斗的胜利就是获得某类人的认同。要是以全民投票的结果为标准,李白穿越过来也不是萧文的对手,光是萧文的脑残粉就能把李白喷死。然而萧文追求的显然不是让大多数人满意接受的通俗文艺,而是意蕴无穷能让他精神升华的精品,这一点是婉儿取胜的关键,只要萧文认输,路人的看法都是浮云。
每个文人心中都有一套衡量诗文的标准,他们按照各自的标准来提高自身,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常常把诗念给贩夫走卒听,意图所有文盲都能听懂。而摩诘居士王维的诗富含禅意,显然不符合白居易的标准。此外,近代时期周树人与周作人有着截然不同的创作理念,二十一世纪上海绝p用水火不容的理念各领风骚。婉儿穿越前,网络上的文学种类前所未有的多,论坛上仙草毒草的争论令人眼花缭乱,根本原因是标准乱了。
婉儿的对手只有萧文一个人,鉴于萧文逆天的学习能力,婉儿不想再给他送任何经验,她在十秒的时间里闪过了上百个念头,最终为萧文量身打造了碾压性的套餐。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没有比李白的侠客行更适合这个年代的诗了,李白虽然会剑术,但终究是庶人之剑,他的人生被天子之剑与诸侯之剑搅得支离破碎,侠客行是李白的梦。这个世界天子之剑不足为虑,因为庶人之剑的升级版——圣人之剑和神人之剑都可以压制它。
萧文听完第一句便竖起了耳朵,可以预见这首诗的基调和前面三首完全不同,他暗地里佩服婉儿的风格多样。听到第三句时,他分明从婉儿身上感受到了杀气,虽然不强却很纯粹,看来这个女孩杀起人来不含糊。“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这一句不知为何比上一句更有气势……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吟诗完毕,婉儿静静地看着陷入神游的萧文,旁边的熊斌彻底被侠客行折服了,他第一反应就是:此诗的作者另有其人,不过遍观三皇五帝以来的历史,根本找不到相似的诗。唐向薇已经开始数数了,萧文沉浸在侠客行的世界里,呆若木鸡地盯着脚下。在绝大多数人为武痴狂的年代,萧文为诗成痴,也算一个奇葩。
“萧公子,该你作诗了。”婉儿用内力传音,惊醒了萧文,如果萧文因为顿悟而超时,那么他就输了一阵,但是完成顿悟后的萧文肯定会改变比试方式,那样婉儿没有信心应付下来,因此婉儿“善意”的提醒其实是为了连击再连击最后必杀KO。
“多谢姑娘提醒。”萧文惊醒后听到唐向薇在数“四”,才想起现在还在比试,他口头上在感谢婉儿,心中其实很不爽,刚才他进入了一种奇妙的状态,二十四句诗在他的脑海里演绎成一个老年侠客曲折悲壮的一生,以他的思维速度,整首诗一瞬间就能读完,但诗意演化出的世界生生不息,他周游各地见识的江湖人士都成了演化侠客行世界的素材,这是专属于诗痴的顿悟,只要这种状态持续下去,他的精神境界就会越来越圆满。
用了三秒钟的时间,萧文作出一首不算坏的新诗。心不在焉作诗反而更快?应该是借用了平时的灵感,婉儿有唐诗三百首做后盾,萧文平日里自娱自乐写下的诗也超过百首,打起持久战一点不虚,没人规定自己以前想到的诗不能用。
“萧公子文思敏捷,在下佩服。”
一向知书达礼的萧文没有回答,看来他真的生气了。也难怪,顿悟可遇不可求,关系到精神境界的提升,而精神境界与灵魂强度有关。就算婉儿再吟出一首与侠客行类似的诗,他也不可能进入顿悟的状态了,不过归根到底诗是婉儿作出来的,他没有理由去责怪婉儿。
“汉乐府——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萧文心中的不快消散了,“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不过一次顿悟而已,没了还会再有的,这下他彻底服输了,但他打算厚重脸皮在拼几把,尽可能地多压榨一些好诗。早在十多年前,他就把自己的武道与诗文绑在了一起,几首好诗开阔出来的眼界能带来比顿悟更多的好处。将进酒一结束,他即兴作出了一首拿手的四言八句。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婉儿无语了,萧文眼里的欣赏和钦佩越来越浓,到了这份上还不认输,到底是闹哪样。接下来婉儿相继把《蜀道难》和《月下独酌》背了出来,结果萧文仍不满足,对了两首差强人意的四言诗,这下连熊斌都看不下去了。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婉儿决定,这首过后不再与萧文纠缠,她前世是理科生,对文学的三分钟热度已经消褪了,这个萧文有耍无赖的苗头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