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四来到粮店临街门面,店里的伙计认识赵四,连忙打千儿问好,将他请进店内,恭恭敬敬的问候着:
“四爷来了,您有什么吩咐?”
赵四背着双手,在店里转了转,问些粮食的价格,随后,慢条斯理地问道:
“你们于掌柜在吗?找他说点事儿。”
“掌柜的在库房里盘点呢,这就给您叫去。”
店面的伙计这样说着,就要去喊掌柜的过来,而赵四却叫住那个伙计,说一起过去吧。
伙计听了,已是连忙前面引路,领着赵四穿过店面后门,往粮店后院走去。
粮店后院的正厅堂屋,于掌柜盘腿坐在太师椅里,品着面前的香茗,而他的心里,却正在为库房不够用而发愁。
这段时日,他所收购进来的粮食,已是填满了所有的库房。
而最近,他又联系到一批粮食,价格较低,不愿放弃。
但库房已满,还没找到可以存粮的地方。
正为这事儿发愁的于掌柜,抬头之间,便看到店里的伙计,引领着赵四走进院子,他连忙起身相迎;
“四爷你总算是来了,我这里还正愁着呢!”
这样说着,将赵四让进屋内,殷勤地沏茶倒水的忙活着。
于掌柜是董老太爷使唤出来的老人,多年以来,一直打理县城粮店生意。
从店伙计做到商铺掌柜,也不过三五年光景而已,算是个有本事的人,寻常掌柜他根本不放在眼里。
但是对于赵四,他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当年,于掌柜刚接手粮店那会儿,隔三差五,就有一些地痞无赖,到店里来收保护费,多的时候,一天三两次的收。
挣点钱还不够打点这些,地痞无赖的讹诈。
那时的生意做得有些艰难,几个掌柜聚到一起,说起这些事儿来,也都是长吁短叹,却又无可奈何。
然而,自从赵四接管当铺生意,做了掌柜的以后,那些地痞无赖,收保护费的就没再出现过。
平日里,耍横使强那些人,来店里买东西办事,也都变得客客气气。
于掌柜就有些奇怪,莫非这些人都改了秉性,弃恶从善了。
后来,暗地里打听了才知道,却是贵和堂这位舅老爷赵四,不知用了啥法子,收拢了这些地头蛇。
使得他们改邪归正,不再做收保护费那样的缺德事儿,而是另谋生路,如同妓女从良似的脱胎换骨。
就冲着这一点,于掌柜已是断定,这位舅老爷是个人物。
因此,对待董家的这位舅老爷,貌似比见到东家董善政,还要恭敬几分。
而赵四和于掌柜之间,也算是多年的老相识,进门就跟他开着玩笑;
“老于,你是越活越滋润了,听说,最近又添了房姨太太。”
“我的舅老爷,您就甭拿俺开涮了,我这儿正为囤粮的事儿,愁着呢!”
于掌柜露出几分尴尬的笑,连忙岔开话题;
“对于屯粮这事儿,你可知东家是个啥章程?”
“已经是定下的事情,你放开手脚干就是了。”
说道生意上的事儿,赵四收起了嬉笑之意,接着说道:
“既然是要屯粮,自然是越多越好,这次给你带来一千银洋,你先拿去用,还差多少,打发伙计到铺子上拿去。”
赵四这样说着,已是取出一张银票,随手递给了于掌柜。
于掌柜双手接过银票,仔细辨别过后,这才仔细收进怀里,笑道:
“有了这一千块银洋,高密来的那批高粱,就有了着落。”
“现在你不用愁了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