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善政来到前院,找到吴先生,给他说起了老太太的谋划。
吴先生觉得这个法子可行,但还不是万全之策。
他是担心,若是灾情严重,那些没饭吃的庄户人家,将孩子舍给贵和堂,自己出去逃荒可咋办?
贵和堂总不能,帮他们抚养这些孩子的吧!
依照吴先生的想法,最好是能够想个法子,把庄里的大人也留住,庄里的壮劳力多,盗匪就不敢轻易来犯。
而至于怎么个留法,却是需要好好斟酌一番。
“李叔经历的事儿多,咱找去他商议商议,琢磨出个万全之策。”
董善政这样说着,起身和吴先生一起,俩人走出了院子,来到西侧跨院,找到管事老李。
仨人说起眼下的灾情,董善政再次讲起了,老太太先前给他说的那些,供养庄户人家的孩童,以此预防盗匪的想法。
老李闷头吸着旱烟,沉思。
这些日子,老李也有许多犯愁的事儿。
地里的谷子,播种下去以后,他领着长工们,没黑没白的浇水侍候。
现如今,终于是见到苗儿了。
但是,庄里其他人家的田地,却依然还是焦土一片,没有井水浇灌,播种下的谷子,没拔出苗儿来。
而这样一来,贵和堂的这两片,嫩绿颜色的田地,就显得特别扎眼。
老李担心,有些人要是眼红,可能会使坏毁苗儿。
即使现在保住秧苗,但到了秋熟季节,难免会有人偷割谷子。
指望他和这些长工们,怕是看管不过来的。
人饿急了,啥事都做得出来。
老李将担心的这些事情,一股脑的倒了出来,末了,才说起他的想法。
“现在庄里其他人家的田地里,都没啥活计,庄里人闲着没事儿干。”
“咱是不是把那些壮劳力,组织起来,帮咱浇水灌溉,侍候那两片谷子地。”
“而眼下这样的饥荒年景,咱也不用出工钱,只要管他们一顿饭食,想必就有人肯做呢。”
董善政是个精明人,老李话里的意思,他听得明明白白,与他预防匪盗的想法,不谋而合。
他心里顿时就有了主意,接过老李的话茬儿;
“咱不仅要管庄乡一顿饭,还要跟他们讲好,秋收以后还有分红……”
“如此一来,他们会更加尽心尽力,只要保住这季谷子,全部都收获了,足够庄乡吃用一年,最起码是饿不死人。”
吴先生也表示赞同,开口说道:
“这个法子好,地里的活计有人做,还能留下人来预防盗抢,没了收成的庄户人家,也有了吃食,一举两得,各取所需。”
老李说:
“咱这两片地的收成,俺大体粗算了一下,每亩地按杂粮两石半计算,两百八十九亩七分地,可收谷子七百二十石左右。
“依照,不饱不饥三石谷这样核算,咱庄这几十户人家,吃用,撑到明年夏收,也不是问题。”
“不过呢,秋后要是还不落雨,过冬麦子无法播种,明年墒情还是这样的境况,那可就难说了。”
而董善政所考虑的,依然是防范盗匪,他接口说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