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勇知道在县城混不下去,于是就跑进山里,找到大师兄尚奎光,由他牵线引荐,入绺子做了土匪。
这两年在闹饥荒,有些灾民为了生计,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入绺子当土匪的大有人在。
山里这股绺子,由最初的三十几个兄弟,迅速扩充到了小百十口子人,人多混乱,需要人手来进行约束。
虎头大哥知道这个余勇,是老二夜猫子的师弟,曾经学过一些拳脚功夫,于是便安排他做个小头目。
旷日持久的饥荒,使得土匪们的日子,也不好过。
山里的弟兄多了以后,每天的吃喝用度,便有些接济不上,成为虎头大哥最为头痛的愁恼。
尽管和夜猫子商量了以后,俩人分别带人下山,去外县闯围子,抢回了一些粮食。
但抢来的粮食,运回到山里依旧杯水车薪,仅够这百十号兄弟,维持数月的吃用,很快又要揭不开锅了。
况且,刚刚在外县做过案子,现在风声正紧,不敢轻易就范。
想到这些,虎头大哥就有些沮丧。
当初的打算,是先有个立足长远的地方,而后再图发展壮大,但现在看来,不过只是一厢情愿罢了。
山里这些兄弟吃不饱饭,难免的就有些人心涣散。
而为了笼络人心,绺子里的几个小头目,有人就打起了附近村庄,那些有钱有粮大户的主意。
只要抢劫那些粮多的大户,便可缓解眼下缺粮这燃眉之急。
几个小头目在私下里,商量一番之后,几人一拍即合。
眼下活命要紧,哪里还顾得上‘兔子不吃窝边草’这规矩。
于是,彼此相约着,来找虎头大哥,请他定夺。
余勇见有机可乘,盘算着,可以借这些人之手,实现自己报仇的目的。
因此,他也是极力赞成,且给几个小头目吹嘘着;
“咱们现在是人强马壮,可以和官兵一战,不如直接去攻打县城,城里的商铺众多,油水足。”
虎头大哥担心在老巢附近作案,会使得他这帮兄弟,成了过街老鼠样人人喊打,那样的话,就无法在这山里立足。
当初立下‘兔子不吃窝边草’这规矩,也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但眼下这饥荒年景,兄弟们饱一顿饥一顿的,日子久了怕是难以聚拢人心。
虎头大哥有些为难,但却架不住,手下兄弟几次三番的挑唆,加之几个小头目的奉承,也就答应了,在县城附近抢粮的计划。
但虎头大哥还是有所顾忌,余勇说的什么攻打县城……简直他娘的扯淡。
他也只是勉强答应,可以对附近村庄的几家大户下手,但却给手下这些兄弟,立下几条规矩;
第一,不许到县城里去‘砸窑’,县城那是易守难攻之地,不易成事儿。
第二,不许在县城周边,以及山下附近这几个村庄行事,只因这些村庄的庄乡,与山里的兄弟,多少有所交集,不可轻易冒犯。
第三,虎头大哥特别嘱咐手下弟兄,不能去赵庄抢粮,尤其是赵庄武举人——赵老爷子,更是万万不可去招惹。
虎头大哥很了解,赵老爷子嫉恶如仇的秉性,要是哪个兄弟不长眼,撞到老人家手里,怕是有些麻烦。
倒不是担心死几个弟兄,如今,绺子里的人多,死几个也没啥。
他担心的是冒犯赵老爷子,依照他对老爷子的了解,那老头很有可能,亲自率领弟子们进山围剿。
别的不说,那老爷子几十年教出的那些弟子,各个都是人中龙凤,若是徒子徒孙聚集起来,绺子这百十号人,人家灭个三五回都不是啥难事儿。
当初立下‘兔子不吃窝边草’这规矩,也是因赵老爷子住在附近的缘故。
虎头大哥不想触那个霉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