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七女回到贵和堂后,就被他爹董善政禁足在家,不许出门。
只因回来之后,董七女没见到玉珠的人影,问了百合才知道,玉珠回来没几天,竟然就嫁人了。
得知这个消息,董七女顿时勃然大怒,任性的在贵和堂里闹腾起来,大呼小叫着要将玉珠接回来。
但玉珠已是出嫁的人了,哪有可能再回贵和堂来。
董老太太没法子,只好让人叫来儿子董善政,勒令老七不许出门,将其禁足在了贵和堂。
眼瞅着年关将近,得防着孙子去找玉珠,
况且,过了年开春以后,就是老七成亲的日子,不能任由他野马似的到处乱闯,在家等着迎娶新娘。
董七女虽然敢和奶奶使性子,但在父亲面前,却是不敢造次。
尽管对玉珠嫁人之事,依然耿耿于怀,却也不敢忤逆老爷子的吩咐,只能老老实实呆在贵和堂。
且说洋教士卜克斯被杀之后,张家店村的地保,很快便得到消息,连忙赶到县城报告给县太爷。
肥城县令金猷大,得到消息匆忙赶到现场。
卜克思的尸首就躺在界碑附近,界碑的这边是肥城县地界,而界碑的另一侧,则属于平阴县管辖。
金犹大发现尸首是被推往本县界内的,地上留下的痕迹还清晰可见,于是,便令人将尸首,又推回平阴县一侧。
清理痕迹以后,派人去平阴县报案,让平阴县派人来处理。
这就是后来所谓的平、肥两县官员,推尸卸责的由来。
虽然做了些手脚,然而金犹大却也明白兹事体大,因此在勘察现场之后,连忙向顶头上司,泰安知府衙门报案。
只是不巧的是,泰安知府时值公出,金犹大顿时没了主意。
案发次日,英国管理平阴教务的教士——马焕瑞,向山东署抚院告称,平阴、肥城县拳匪聚众滋事,要求省署向清廷转奏。
省署派泰安候补知府鲁起埙、武卫右军营队吴风岭,星夜率部赶赴平肥交界处。
随后,又派候补知府方燕申驰赴泰安,会同英国教士伯夏里、马焕瑞验尸妥恤,复派与卜克斯相识的州判彭运剑,驰往安慰。
禁足在家的董七女,是从吴经民那里,得到卜克斯被杀的消息,他知道这件事情牵扯甚大,弄不好吃官司不说,怕是家人也要受到牵连。
不由得埋怨起孟广文等人,胆大妄为,后悔当初不该管他们的闲事。
这会儿的董七女,才知道害怕,也就无暇顾及玉珠嫁人之事。
忐忑不安中过了些日子,官府并未派人来贵和堂盘问,使得董七女稍稍安心,却也不敢出去招摇,老老实实呆在贵和堂,不敢出门。
赵四得知老七从省城返回,空闲之余,前来贵和堂看望外甥。
当初收购顺德兴的时候,赵四也是颇费了一番心思,心里还在惦记着酒楼的生意,来贵和堂是想找外甥了解一下,顺德兴的经营状况。
董七女看到老舅来了,如同见到救星一般,不等他开口讲话,已是不容分说,拉着老舅来到自己房里。
推搡着赶走收拾屋子的百合,反手关上房门,董七女这才哭丧着脸,一五一十的讲起了,遇到孟广文等人的经过,让老舅帮他拿个主意。
卜克斯被杀这件教案,早已在县里闹得沸沸扬扬,赵四早已知道此事,只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老七竟然会与这件教案有牵连。
董七女诉说事情的经过以后,赵四觉得事情严重,叮嘱外甥,这些天不要出门,他回县里打探实情。
返回县城之后,赵四动用所有人脉关系,密切关注卜克思一案的进展,很快便打探道一些消息。
官府拔款给卜克思教士,买了口梧桐木棺材,花去十七吊,置办朝衣、朝服和帽子花去三吊……
泰安知府,平阴、肥城两位知县,亲自给卜克思入殓,三十多人将卜克思的棺材,抬到平阴南关教堂埋葬。
内务府汉军,正黄旗出身的山东巡抚毓贤,极端厌恶洋人。
尽管毓贤以前也没少镇压、屠杀过大刀会,但自从洋人势大以后,毓贤对大刀会的态度,有所转变。
即‘化私会为公举,改拳勇为民团’转而支持大刀会,扶清灭洋。
毓贤明知卜克思是被大刀会所杀,却想将这件杀人案,如同以往那些教案一样,来个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不过为了应付洋人,却也做足了表面文章,派出大批兵丁衙役,大张旗鼓的捉拿大刀会成员。
然而却是雷声大雨点小,没有任何实质性进展。
知道闯了祸的孟广文、吴方成、徐石头等人,早已从肥城跑到黄河以西,参加了那里的大刀会组织,算是躲了起来。
转眼已是到了年关,官府对缉拿人犯之事,也就淡了下来。
而英国人却是针对此事,大做文章。
英国驻清公使,借题发挥,向软弱的清政府施加压力,要求撤换山东巡抚毓贤,极力推荐洋务派大臣袁世凯,署理山东巡抚,并要求严缉凶犯重惩。
仰人鼻息的清政府,为了息事宁人,尽早平息事端,只好照办。
因此,对大刀会持怀柔政策的毓贤,被朝廷革职,袁世凯接任山东巡抚。
新官上任的袁世凯,想要有所表现,开始大刀阔斧,缉拿凶犯。
指派亲信何仲年,率领官兵进驻张家店村附近,挨村挨户盘查,强迫当地百姓,供出大刀会成员。
然而当地村民却袒护大刀会,没人提供有效线索,缉拿凶犯没有任何进展。
如此这般几经折腾下来,三个多月的时光,悄然流逝,转眼进入春四月,距离董七女成婚的日子,已是近在眼前。
四月二十六这日是董家大少爷,拜堂成亲的大喜日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