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慕白见两人像个小孩一样,不由嘿嘿一笑:“这计策说穿了也简单,不过是利用人的思维惯性罢了。”
“何为思维惯性?”李贽作为一个学问大家,对于新名词显然很好奇。
汗,装个逼一不小心又说漏嘴了,看来又要费一番口舌好好解释了。
“所谓‘思维惯性’,乃是因为先前的认知,在心中产生一种思考习惯,所以在条件改变时,这种思考习惯还会使人像之前那样思考,这样一来,就会产生误判。”卫慕白也不知道具体该怎么解释,只能含糊地说个大概意思。
两人了然的点了点头,又问道:“既然如此,那这又该如何利用这思维惯性,去声东击西呢?”
卫慕白也不卖弄,生怕又说了什么新词汇,让自己浪费口舌解释,只得耐心介绍道:“如今这倭寇,都是从沿海一带登陆,如此一来,大家都会以为这针对倭寇的布防,都是沿海一带卫所,所以对于那群人肯定是对于这些卫所一举一动,都有耳目盯着,既然如此,大人何不反其道而行,借剿匪之由,上奏陛下,请求派遣良将往内地这些卫所,招兵训练,到时候大人什么时候决定动手了,再吊这些新招的卫所来这沿海一带,保证给这群人一个惊喜。”
说到后面,卫慕白都有些佩服自己的机智了,看来自己很有当狗头军师的潜力嘛。
“妙哉,妙哉,子墨这计策,当真是妙,好一个声东击西。”李贽和沈廷训两人听罢,不由抚手大声喝彩。
两人简直如同捡到宝一般,目光灼灼地看着卫慕白,如同看国宝一样,生怕卫慕白消失不见了。
“哪里哪里,若无卓吾先生提议,学生也想不到如此这般,不过是加以延伸,稍加修改罢了,先生和沈大人过奖了。”卫慕白原本还有些得意,在两人灼灼的目光下,还是败了下来,谦虚地说道。
“子墨太过谦逊了,说起来,我们也算是有了这思维惯性,这才一直把重心都放在了那些沿海的卫所上。果然长江前浪推前浪,还是我们老了。”李贽抚着胡须,感叹道。
沈廷训却是一点都没有感慨,反而乐呵呵地道:“连名满天下的卓吾先生都有了这思维惯性,想不到这番计策,那群人就更难想到了,正好本省金华、衢州等府山贼横行,匪盗恣虐,往来商旅早已苦不堪言,明日我便密旨请奏陛下,派遣良将于此招兵训练,正好拿这些山贼盗匪们练练兵,到时候面对那群倭寇也不用因为第一次上战场吓破了胆。”
沈廷训心情大好,说到后面不禁开起了玩笑。卫慕白心思却没放在他这笑话上,忽然想到戚继光抗倭的时候,因为卫所之兵不堪所用,最后好像就是来到金华府招的兵源,并加以训练,打造了赫赫有名的戚家军。不知道这个时空还有没有类似于戚继光这样的名将,让中华雄兵,傲然于世界之巅。
李贽和沈廷训二人正乐呵呵地笑,却看见卫慕白听了沈廷训的话后,反而陷入沉思,不禁好奇问道:“子墨愁眉不展,似有心事?不妨说来听听。”
卫慕白回过神来,见两人问自己,只好说道:“这皇帝陛下毕竟只给了沈大人一年之期,就算下个月新的指挥使上任,到时候虽然招到好兵,只怕这将非良将,短时间难以训练出一只可战之兵。”
两人听到卫慕白的担心,都不禁陷入沉思,显然卫慕白提出的这是个客观问题,一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是这古代交通不便,从新官上任,恐怕就要半个月之久,再加上募兵的时间,这个春天就过去了,就算有半年的训练时间,到时候也就只剩下三四个月的时间灭倭了。还真是时间紧急。
要是有火枪大炮就好了,训练个几个月,会使用装弹点火,再来个三段射,几个月就能训练出来,到时候直接排队枪毙,然后在挟火器之势来个冲锋,不说跟鲜卑这种骑兵对抗,打个鬼子还不绰绰有余?
不过这时代?貌似好像应该和原来历史上的明朝差不多一个时代,应该有了火器了吧?
“敢问沈大人,不知这朝廷军备之中,可有火铳、大炮之类的火器?”卫慕白想到这里,连忙向沈廷训问道。
“这火铳和红衣大炮,早在太祖年间就已经列入军旅之中,各卫所和京营中神机营皆有装备,虽然朝廷在太宗年间特意设立了军器局,但仍然允许各卫所自行制造火器,只是在质量方面,还是军器局的火器更好用。子墨何故问此?”沈廷训疑惑地道。
“ne~”卫慕白心中暗呼,脸上却放下心来,笑道:“既然如此,那边不愁这人马训练时间不足的问题了,到时候只要让各卫所都单独设立一神机营,只要稍加训练,数月之间便可成军。到时候大炮一响,咱们来个火烤鬼...火烤倭寇。”
卫慕白心中轻松,也不由开起玩笑来。
两人闻言,也不由抚掌大笑,称赞道:“还是子墨这脑子灵活,我们这老骨头咋就没想到呢?”
几人笑了一阵,沈廷训有些担心道:“只是这火器制造费时费力,恐怕仓促之间,无妨及时装备道足够的火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