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义军剿青匪的事情过去已经五年了,你说这青帮,府衙不敢管,又有了历银,日子过得越发滋润,本不用再去干那勒索绑票的勾当。不过那沈进明白一个道理,艺越用越精,不用则废,所以依然坚持让寨中的兄弟去干这个勒索绑票的勾当,每年一次,也只勒些许钱财,不为别的,只为了练兵。这寨子日子过得滋润,兄弟的本事却也没落下。
这五年的历银一年不曾少,那十几个富户都想着花钱保平安,想起之前王太守的态度,还有那天夜里的场景:那沈进一个一个叫着他们的名字,每叫一个名字便对应一具教头的尸体,那些死去的教头都是他们自家的代表,一对也不错。在鬼门关走的这遭,真是叫人终身难忘,都不敢在历银上闹什么幺蛾子。
可在青鸾国都的览章殿中,王太守那不知积了多少灰的奏章,却被有心人翻出,又起了波澜。
---------------------------------------------------------
是年历夏,渔阳北之以北,官道上,走着一行人,约莫四五百,皆是军士。一人身披锐甲,骑着高头大马,在队伍中间大声道:“这么热的天,还得赶路,还是京都舒服,有冰镇酒水,还有娇美小娘。”
“公子慎言,如今是在行军赶路,不可沉湎以往酒色。”马旁的一名壮硕汉子道。“老爷为公子谋了这差事不容易,公子且好好珍惜。”
“知道了知道了。”那马上的公子不耐烦道。
“待剿了这匪,在渔阳稍歇,便又可回京城过好日子了。”公子转念开心道。公子嫌天热,头上盔甲被他不知怎么地系在了腰间,端是生得一副好皮囊。
-------------------------------------------------------
坛村,一位大夫牵着马,正在给村口小儿看病,看完了病,翻身上马,奔向坛山,是那青帮逃兵的军医。
坛山深处,青帮寨中,一群人神色严肃。
“方诚今日看见渔阳城来了几百军士,兄弟们近期有进城的,眼睛都放亮着点。”沈进对着众弟兄道,“可别着了那衙门的道。”
“自当如是。”有人附和道。
“我们也需做些准备。”沈进道,“方诚去联系一下城里兄弟,今晚有活要干了,大家都来,寨子可能得重修了。”
“是。”众人异口同声。
---------------------------------------------------------
话说这位公子名叫乔程。父亲乔远是一名清流,知道自己儿子非是读书的材料,到了做正事的年纪,却一天寻花问柳也没个正行。于是塞了不少银子,托人去宫中帮儿子谋了这份差事。
乔远只道这渔阳偏远,几十个盗匪为患,居然无人能管。儿子乔程此去带了五百军士,皆是披坚执锐,量灭他个鄙城小贼,不在话下。只等功成,在渔阳稍息,赚够了民声,就能回来当个实权京官,也不算辱没祖宗。临走了怕自家小子吃不好,还让小子带了个会点武功的伙夫,想此事应该无恙。岂料让这乔程走上了一条断头路,一去便不再回来,真是那可怜天下父母心。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