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部掌全国的刑罚政令,负责受理全国刑事案件,主管刑罚及监狱等政令,以及各州府县衙所报的各种重大案件及死刑的最后审理和复核。
可以说每日从全国各地发来的公文案卷无数,整个刑部衙门,上至尚书下至司门,无一人不忙的。
粟州属于西陲边州,孟乞节派出的的官差一路快马加鞭,也走了大半个月才把公文送到。
刑部的一位主事在看完公文后,发现里面并无判决的文书,就在第一时间把公文呈给了刑部尚书冯泰让他来定夺。
冯泰在看完案卷,了解了此案的前因后果后,用手指敲打着桌面,想了想说道:“去,把衙门里六品以上的官员都叫来,这案子的值得大家好好商量商量。”
等到一众侍郎、主事等官员都到齐后,冯泰拿出李谢一案的公文,开口道:“这里有一件案子,犯人获修县有个人在光天化日下冲入他人府邸连杀五人重伤一人,但这件案子不论是获修县知县,还是粟州的知州,两级衙门都没有给判刑,说是想要问问咱们刑部的意思。”
一个性子急躁的侍郎听了这话,怒声道:“连杀五人!此等伤天害理的恶徒不判死刑,那何以正法典?获修县令和他孟乞节为什么不判刑,他们是干什么吃的!”
“别急着下定论,你们先把这案卷看看再说。”说着冯泰把有关李谢的案卷交给了下首的官员,命大家传阅一遍。
等到大小官员把案卷公文和那记载着高成生前罪行的册子传阅一遍后,就和获修县的百姓一样,这些官员围绕李谢的案子也分成了两派。
一派认为法不容情,李谢杀人哪怕事出有因,但因所犯罪行太过耸人听闻,必须判处死刑以正法典。
另一派认为犯人杀人实属被逼无奈,其情可悯,死者高成也的确是个十恶不赦的该死之人,加之犯人年不及十六,可以考虑从轻发落。
双方各执一词一个个引经据典,争执了许久谁也不能说服对方,最后还是身为尚书的冯泰拍板道:
“既然大家也争不出个结果,那我只能将这案子上报朝廷由圣上判决了。正好明日就是朝会,你等将各自的意见整理一下报到我这里,待我写成奏折呈给圣上。”
次日一早,冯泰带着写好的奏折和孟乞节的公文,早早的来到了皇宫大殿外等候。
“百官近殿~”
随着御前侍卫一声高喊,文武百官井然有序的走进了大殿。
待百官站定后,当今齐皇田广义在宦官的搀扶下走上了龙台,端坐在了龙椅上,接着太监高喊:
“上朝,百官敬拜~”
“吾皇万岁万万岁……”
文武百官行礼唱和过后,总管太监上前一挥拂尘,用略显尖锐的苍老声音高喊道:“有本早奏无本退朝~”
“臣,刑部尚书冯泰有本要奏!”
从队伍中走出的冯泰向皇帝躬身行礼,在把奏折交给太监之后开始说起李谢的案子。
等到他陈述完毕后,齐皇田广义眉头微蹙,不等散朝直接开始翻看起奏折以及后面附的公文和册子。
不看还好,随着田广义翻看的速度越来越慢,他的心中怒意也越来越盛。
那孟乞节乃是当世大儒,经他手所写的公文中,字里行间都透露出对犯人李谢的同情和对死者高成的不满,可是要是有人逐字逐句的去追究,却又不能从里面找出半句有失偏颇,偏向李谢的话来。
在看完孟乞节的公文之后,田广义心里的天平就已经开始倾向李谢,而当他看完那本记载又高成罪行的册子后,气的浑身颤抖。
继位至今二十六年的田广义,每日殚精竭虑,外拒强掳内理国事。为的就是让百姓百姓过上好日子,好等自己死后能得到一个盛世明君的名声,为后世所铭记。
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治下竟还有像高成这等无法无天的恶人。盛怒下身为皇帝的田广义非但不觉得李谢杀人有什么错,反而对他产生了同情和怜惜。觉得这孩子小小年纪就处事果决,杀人后又任凭官差抓捕坦然伏法,是个敢作敢当的人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