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蒙古当时只有40万人口,俄罗斯又控制着哲布尊丹巴,想要消化毫无问题,就是满洲有点困难。但并不是做不到。
如果是今天的东三省俄国肯定难以将其吞并为领土,但当时的满洲,形势非常特殊。
1903年底当时满洲人口大约是1000多万。根据“闯关东”的资料记载,满洲人口在1910年达到1800万。
1000多万人口,换在平时,俄国很可能会消化不良。但是满洲与别处不同。
一,是满洲中国农民比较驯服,相对阿富汗之类的,显然驯服多了。
二,满洲平原面积大,气候适宜(对俄国人而言)。
三,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现在实行满洲整肃,有能力消除大规模的反俄/日军队。
……
四,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得益于斯托雷平改革的移民政策,大量的俄国移民在20世纪初涌向东部。
这个是最重要的!大量向满洲移民,才能巩固对这里的统治!
而且向满洲移民,一举四得——
①首先,大量引入俄国移民,才能将满洲领土化。
②其次,满洲位于俄国领土最东部,已经完全属于东亚的一部分,移民到俄国领土的最东部,最有利于巩固俄国的版图——与其到叶卡捷琳堡、鄂木斯克、新西伯利亚、伊尔库茨克这些地方,距离远东还有一点距离,直接来满洲显然是更好更直接的办法。
③再次,它可以扩大移民数量,并且固定移民,防止移民回流!而且还有利于推行强制赎回割地的政策!
这个问题说起来就复杂了。
首先,之前提到了什么来着?大量俄国移民。那么这个大量是指多少。
确实不少,有数百万之多——
斯托雷平向西伯利亚进行移民的政策被称为“大移民”,确实是堪称宏达雄壮,震古烁今!
斯托雷平认为,欧俄每平方公里平均31人,而西伯利亚每平方公里还不足一人,由于欧俄农民人口过剩,他们就要向贵族的土地伸手。如果能把这些剩余人口转移出去,在政治上这些人就不会再伸手要土地,有利于稳定,在经济上更是一个两全其美的措施:既可以消除中部地区过剩的人口,又可以发展西伯利亚等地的经济。于是斯托雷平又是以铁腕来雷厉风行地搞起“大移民”。1906年他一上台,当年就移民13万,此后每年移民50万,到1914年一战爆发时,向西伯利亚移民已达400万人!
这一数字已超越了俄罗斯帝国此前300年间向西伯利亚移民的总和!
但是斯托雷平有两个失败之处。
一,原本可以进行更多的移民,一年就可以移民一百万。
二,这些人中,一半以上又回来了。
这是怎么搞得?
先说说第一个,关于移民规模问题。
斯托雷平在铁腕移民之前,可是铁腕镇压了农民的革命和暴动啊!在你上街游行被突然逮捕后,突然有人和你说我们看好你,决定让你去西伯利亚建设社会主义,你说你有何感想?
当然,如果依靠强制手段,想移民400万也是很难的,斯托雷平还给农民画了张大饼,告诉他们去西伯利亚建设社会主义后,土地会有的,房屋会有的,农具会有的,最后粮食也会有的……
但是政府压根就没有给移民安排帮助,你想想移民在西伯利亚那种地方,除了荒地以外一无所有,让他们怎么生活?
……
但是现在尼古拉搞的满洲移民可就大不一样了!
满洲面积100万平方公里,林木茂盛,遍地黑土,除了原本的土地,此时满洲还有成百上千万公顷的沃野等待开垦!这可不是西伯利亚那些荒地,是真真切切的黑土地,农民肯定会认得出来。
而且满洲本地已经有1000多万人口,气候条件相比西伯利亚而言已经好了不少,夏季奉天、辽阳等地还是很热的呢!满洲是小麦重要产区,甚至连水稻都可以种植。满洲当地已经有完善的清政府留下的管理体制,县城和乡村都有,移民不至于冻饿而死。
移民当然还是需要帮助的。由此,尼古拉又设计出了一种特殊的办法,整村社迁移!
俄国农民和中国农民是不一样的,过不下去了,一言不合就从乌克兰给你跑到西伯利亚去,是货真价实的万里悲秋常作客。
但是人家特别注重村社集体精神,他们不喜欢单独移民,他们喜欢集体移民,因为早期移民都是这样村社自发进行,这种宗法制共同体也可以给移民一定的保障,如果政府动员他们全村社移民,农民会热烈相应。但是斯托雷平不干,这是因为斯托雷平进行大移民的根本目的是要瓦解村社,因此他移民的时候要要借此机会强迫拆散村社,而不允许整体迁移,激起了村社的强烈抵制和反抗。
斯托雷平这样搞,是有些失策的,毕竟欧俄本土才是俄国的根,你把村社移走了,不是正方便了欧俄地区的改革吗?欧俄本土解决了,你再来解决西伯利亚还不容易吗?
可能斯托雷平在这方面比较死脑筋,过于一视同仁。不过也不能怪他,你总不能不把西伯利亚当领土吧?而且斯托雷平的担心本身倒也对,到了西伯利亚,村社还是村社,还是不会消除啊!
但是对于尼古拉二世的满洲移民而言,村社非但不是麻烦,反而是重大的利好!
首相,现在没有爆发农民的大暴动,至今农民对沙皇政府还是很有好感的,现在沙皇政府告诉他们,可以整村整村地前往满洲,享受温和的气候,免费获得或者开垦肥沃的黑土地,头上没有贵族老爷作威作福,还能获得政府的补助,多好啊!
这样沙皇就可以在农民心中刷一刷声望,同时让大家踊跃参加,每年可以移民一百万左右。十年就可以移民一千万!使俄罗斯人和汉族人的数目不相上下!使满洲总人口达到2000多万!
当前满洲不是俄国的领土,现阶段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增加俄罗斯人的比重,除此之外,其他任何问题都能放下不管。
况且,村社是移民在当地生存的重要条件。满洲已经有一千多万汉满蒙诸民族的居民了,如果移民单独前来,难免陷入困境和孤立之中。而整个村社集体前来,就可以在当地立足,同时满洲已经是东亚的一个重要工商区,交通便利,各种农具和各类生产生活资料引入便捷,政府可以通过华俄道胜银行,开通农民贷款,对整个村社进行低息或无息贷款,农民就可以比较方便地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如果是单个农民,反而无法立足。
而对于满洲村社,政府大可以放任不管。毕竟满洲本土已有1000多万当地居民,他们可没有村社制,随着日后满洲与东亚、亚太各地区进行广泛的商贸联系,以及满洲本土的农工商的经济发展,村社制必然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被逐步自发地淘汰!
最后,从俄国人口过剩的中部地区,整村社地一年移民一百万,他们原本的土地归了国家,而他们村社的割地就不用向贵族赎回了,这样就减少了赎买的土地面积,减轻了国家财政负担,又减小了贵族损失的土地,减小了矛盾与冲突,不至于酿成大规模骚乱。更妙的是,整村社的移民越多,归国家掌握的土地就越多,到时候赎买的时候,不一定要用钱呢,可以直接把移走的村社的土地给他们啊!这样负担就更小了,贵族的抵触也减轻了!
如果尼古拉能够等上二十年,向满洲移民两千万,那他根本就不用推行从贵族手中强制赎回割地的举措了,直接把大片国有土地分给村社,然后再让村社私有化不就好了吗?
但是,这只是一个幻想而已,和斯托雷平一样,尼古拉没有二十年时间来慢吞吞地堆积移民。
尼古拉二世已经没时间了,改革必须尽快进行!
经过考虑,尼古拉二世决定,在1904年只在喀山省、萨拉托夫省、萨马拉省、波尔塔瓦省和普斯科夫省五个欧俄省份进行强制赎回割地的政策,同时大力推动百万欧俄农民移民满洲。到1905年,一边组织移民,一边开始在全俄推行大规模改革——在此期间,尼古拉决定要格外注重自己的人身安全!
这样在大改革的同时,两百万农民移民满洲——不用担心农民会留下来分地。事实上当年割走的份地是有限的,全给农民也不能根本上解决问题,随着农民人口增加,份地人均拥有量还是会往下掉,最终还要私有化才能解决问题。
而强制赎回割地,除了让既得利益者让出部分利益,帮扶农民以外,更重要的是要给改革树立道义上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要彰显沙皇政府“抑强扶弱”“伸张正义”的形象,要让社会知道,一切都有公理,私有化是为了维护每个人都利益,不能无法无天,胡作非为。
要让俄罗斯维持公平、正义的“公社精神”,不能让私有化与利益纷争,毁掉了俄罗斯的整体信仰和共同价值观——一个迷茫、混乱、信仰缺失、无所适从的民族是不可能取得世界大战的胜利的。
而那些无地少地难以过活的村社,拿到份地也是过不下去的,他们多半会选择向满洲移民,还有的俄国偏远省份根本没有地主和贵族,并不是说这里人民安乐幸福,而是这里太贫瘠了,压根没贵族在这里,那么这里的农民的生活境遇,并不能随着改革得到改善,他们也仍然会选择向满洲移民。
……
“让俄罗斯人民向满洲进军!”
在1903年11月12日,中俄外蒙古战争落下帷幕的第二天,尼古拉二世就在冬宫这样对俄罗斯第一届内阁的所有大臣,发出了帝国主义总头目的狂妄叫嚣!
“人民的力量比军队更伟大!”
就在当天,尼古拉二世签署了《满洲移民法》,单个或独户农民在满洲可以免费获得12俄亩的土地(一户农民养家糊口的底线,然而当时欧俄每户农民平均土地面积只有7俄亩),而整个村社的农民在把原本的土地交给国家后,可以在满洲获得不低于原本土地面积的新土地,所有单户或整村社的移民均可获得华俄道胜银行新开通的“满洲移民农户低息(对单个农户)/无息(对村社,因为他们把原本的土地交给国家)贷款”的补助。
“1904年就要向满洲移民100万!斯托雷平,停掉你规划的所有西伯利亚移民项目,政府不得组织到任何地方的移民,除了满洲!我们要在十年之内向满洲移民1000万!”尼古拉二世对斯托雷平说出了自己的宏伟目标。
“向满洲移民1000万,等到清政府在必然的一场革命中土崩瓦解之后,满洲就是俄国的领土!说实话,黄俄罗斯其实是个伪命题,黄种人怎么会老老实实待在俄国境内!尤其是东亚,肯定要有为数不少的俄国移民,才能解决问题!包括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都可以!”这个时候指的俄国移民,自然不只是俄罗斯族的移民,还包括乌克兰族移民。
“噢,对了,布格河以东的波兰人就全部迁移到满洲吧!进一步巩固斯拉夫民族在满洲的地位,只要斯拉夫民族在满洲的人口和汉民族相当,我们就是满洲永远的主人!”
“我们要派书记官到乡村去,对农民挨家挨户地宣传,一村一村地宣传,涌向东大荒!”
……
“沙皇陛下的倡议,涌向东大荒!只要大家去了满洲,就会拥有世界上最肥沃的黑土地(这是真的),获得丰厚的补助贷款,没有利息(也是真的),政府会给你们很多现成的土地(没收满蒙贵族得来的,也是真的),还有很多待开垦的肥沃土地(也是真的)!如果有人想单独去,每户可以分到12俄亩(真的)土地!”
村社的书记官们为了得到政府的奖赏,卖力地挨家挨户做宣传,他们大声叫嚷的声音响彻乡村,给不少农民带来了新的希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