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鹏城回来后,马大婶和孩子们把大鹏城描绘得跟清明上河图一样的繁华炫美。
云东和阿兰,你一句,我一句地追问龙儿:“你们是住在宾馆还是住在家里?”
“都住在大姑的店铺里。”
“瞎说,你大姑以前在茶镇裁缝店就巴掌大,那么多人,怎么住得下?”
“你们又没去,不信拉倒。”
凤儿笑眯眯地接声道:“龙儿说的是真的,爸爸妈妈不相信就去问奶奶和小叔。”
阿兰点了点头,看了看云东:“我就说小乔是个孙悟空,他的本事大得很。你还不信。”
云东喃喃自语:“这个孙小乔脑袋瓜跟普通人确实不一样。大鹏城这么遥远,又那么大城市。一个没有读什么书也没有出过远门的茶镇乡下猴,居然有本事在大鹏城站稳脚跟发大财。不得不服呀。”
“人家孙小乔做事都是经过反反复复斟酌,从不做没有把握的事。就跟电视机里说的‘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不像一些人,出门做事就跟没有头的苍蝇撞得鼻青脸肿,灰溜溜地滚回家。”
“你是哪壶不开提哪壶。那都是过去的事,老说这个干嘛?”
阿兰得意地笑了笑。
“有什么好笑的?那时我也小又没有谁教我应该如何闯江湖?”
“你还真好意思说呀,人家小乔幼小就没爹没娘,是他哥拉扯大的,就是如今年龄还没你大呢,却知道凡事都要有谋有略。”
“你书没有读,斗大的字不识,摆什么书生气,知道什么谋呀略呀的?”
“废话。没吃过猪肉,也没见过猪跑?现在电视剧那么丰富,什么四大名著都搬上了银幕。不识字,电视剧总会看吧,看多了,也懂了些。人家小乔也没有读什么书,就是看了这些经典电视剧,从中略有所悟。”
云东啐了一口道:“棒槌一个!电视剧有什么好当真的。那不都是人拍的。”
阿兰当仁不让:“废话。那书不也是写书人写的?”
云东又啐了一口道:“少啰嗦。咱们不扯这个了。我也在想,要么我们也去大鹏城闯一闯?”
阿兰笑而不语,心想:“云东没有被过去闯帝饶城的失败吓倒,其精神可贵。一个真汉子就应该有承受挫折的勇气。人生路本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更何况是鸟不拉屎的山窟窿茶镇人要想翻身为大城市人,遇到挫折、失败、打击是平常得跟上山下田被荆棘刺了一下那么常见。彩虹总在风雨后。不去奋斗就永远不会有想要的幸福生活。”
云东看阿兰不说话,就继续道:“谁说大城市就一定是有钱人或高学历人呆的地方?云佳那大炮丫头都能在大城市鹏城站稳脚跟,我们凭什么就不可以呢?”
阿兰道:“是呀,你不比云佳傻,凭什么她就能在大鹏城站住脚呢?可见‘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这话不假。就怕你去了又狼狈不堪地逃回来。”
云东不服气地啐道:“吃一堑长一智。你当我是傻瓜?那时年少懵懂没经验。这次可不一样,有样学样,我们也学小乔。既然,小乔已经在前方开了路,我们跟去就行。”
“话虽这么说,你也别想得太简单。毕竟人家小乔和云佳是身怀绝技在手,我们什么都不会。”
“是呀。我怎么就没有想到这点。”
云东刚刚燃起的雄心壮志被阿兰一盆冷水浇得透凉。但想到小乔提着手机徜徉在遍地摩天大楼的鹏城花花世界里,他又心不甘情不愿。
阿兰没有读过书,却知道信心是瑰宝。特别是对于一个从穷山坳里去远方大城市奋斗创业的人来说,信心是最难得可贵的,是用钱都买不到的。
阿兰当然不会有心浇灭云东的信心。
于是她说道:“我看电视剧里常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你应该打电话拜托云佳去了解一下大鹏城的布料市场。毕竟她的裁缝店每天都需要采购面料。”
“这个,这个…”
阿兰睁大两眼直望着云东,知道云东心里顾忌什么。笑了笑道:“你和云佳是同胞兄妹,打死横竖都是自家人,有什么过不去的深仇大恨?别说是自家兄妹,就是朋友之间这样举手之劳的事都会出手帮个忙。”
云东还是支支吾吾的。
“这样吧,去跟你妈商量一下。让你妈打个电话给小乔。不看僧面看佛面,小乔肯定不敢拒绝他的丈母娘。”
“也只能这样了。”
马大婶听云东说后,坚决不同意云东去大鹏城发展,激动说道:“你和阿兰现在不也过得好好的。还有什么不满足?而且每天孩子总能照顾到。”
云东不死心地辩解道:“妈,我想,云佳都能在大鹏城发展起来,我也一定能行。”
马大婶叹口气说道:“不是我说。单凭云佳想在大鹏城发展,那是不可能的。还不是小乔脑子灵,为人处世有心计,做事从来不冒冒失失的。你和云佳都是我生下的孩子,我太了解你们。”
无奈云东只能回去。
云东不甘心在山窟窿过一辈子,阿兰更不甘心。见云东垂头丧气地回来,阿兰大道理也就不说了,她想:“就凭云佳大炮儿似的能在大鹏城过得有滋有味,完全相信自己有能力超过云佳和小乔。只是要避免云东莽撞做事的习惯,大鹏城不是茶镇,出门在外要小心翻船。像杨家这样的穷人家孩子去做生意,只能赚得而亏不得。因为一亏就倒了。”
阿兰见马大婶不愿意云东去大鹏城,心里头急,却不表露出来,她去找马大婶,十分镇静道:“妈,你也知道我和云东这些年在茶镇周边赶集卖布,无非就是比务农强了那么点。电话我都没有安装更别提买手机了。你看小乔去大鹏城才多久,直接跳过传呼机用上了手机。我和云东也想趁着年轻多赚些钱,要不然家里这么多孩子,将来怎么办呢?”
“这个我懂。大鹏城好赚钱这也不需要验证了。我也希望你们跟云佳那样赚大钱,过上好日子。问题是云东跟云佳都是直筒炮,马大哈一样,不适合做生意。”
“妈,这做生意谁没有翻过跟斗的,这些年我和云东赶集卖布,不也这么安安稳稳过来了?生意也不是猛虎,没必要这么胆怯。我是这么想的。这次去大鹏城也不可能云东一个人去,我和他一起。虽然,我也不是什么生意精,但两个人在一起总比一个人强。”
马大婶知道,去大鹏城其实是阿兰的意思。相对于云东和云佳,阿兰是很有手段的人,她的能力绝对不逊色于小乔。另外,两个大人都去大鹏城了,那家里这么多孩子怎么办呢?
于是马大婶说道:“你们夫妻俩一起闯天下,我可以放心。但龙儿、凤儿、宝儿怎么办?他们都小,还在读书呀。”
云东急忙说道:“妈,我都想好了,凤儿和宝儿就留在家里。龙儿让云北带去峡盟城读书。”
马大婶不语。知道这是他们夫妻俩早已商量好的。能有什么办法呢?她心想:“茶镇确实太小又偏僻,没有什么好混的天日。能去大城市鹏城发展,当然是求之不得的。至少成功后,子孙后代就能脱离穷山沟。现在云东和阿兰决心去大城市奋斗,怎么说也应该支持。岁月如梭,趁年轻力壮多奋斗,等老了就来不及了。家里的兄弟姐妹,老老少少,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只要云东在大鹏城闯出天地,将来也能帮云香甚至云平一把。农家人团结互助才会有力量。”
“那好吧。”马大婶拿起电话拨了几下,给小乔打电话把云东要去大鹏城卖布的打算说了。
果然,小乔没有直接答应,也没有拒绝。他说道:“大鹏城这边的布料市场虽然很大,但生意不咋地。”
这是小乔一贯做事作风,马大婶说道:“小乔,云东好歹也是云佳的亲哥哥,不管市场好不好,你都去帮忙打听一下,那里的店租以及布商的货源从哪里来?”
“哦,那行。我先去了解一下。让云东不要心急。等情况了解清楚了再做打算也不迟。”
马大婶笑道:“那是,出门做生意就应该向你学习。你们在外自己身体要照顾好自己。”
阿兰听马大婶电话有戏后,笑而不语。还有,龙儿也要马大婶出面给云北打电话。
云北接到马大婶的电话,要让龙儿到峡盟城来读书。想推又不好推。马大婶说:“你大哥大嫂都去大鹏城卖布,你刚工作又马上要结婚,钱是帮不上的,但你在峡盟城学校教书,把龙儿带去照顾,让你大哥大嫂安安心心做生意。将来他们不会忘记你的恩德。”
云北想了想:“既然不用自己出钱。龙儿也不小了,就当是小弟弟跟在身边。说不定,等大哥大嫂赚大钱了,也不会忘记给自己一点好处。不管怎么说,要是大哥闯成功了,多个大城市兄弟总比山窟窿亲戚有面子。因此,现在大哥这个忙是要帮一下的。”
诚然杨家人也有些不和睦,但在阿兰眼里,杨家兄弟姐妹还是很好说话的。要是换成求她们范家人帮忙,基本上门都没有。
虽然云佳打心底里非常不喜欢阿兰和云东,但现在大哥大嫂有求于自己,这是平生第一次,她有些得意洋洋。
小乔打听好布料市场信息,云佳叮嘱道:“小乔,不要皇上不急太监急。你不要主动打电话给云东和阿兰,让他们打电话来问。”
小乔疑惑道:“这有什么的?”
云佳放下手中剪刀,指着小乔道:“都说你精明,这点就不通。做生意谁敢保证稳赚不赔?今年赚得一片红,明年亏得倾家荡产的事儿多得去。同样生意,同样地方,同样地段,不同人经营其结果就会大不相同。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云东亏了呢?大鹏城不是茶镇,面料市场的摊位费一年动辄几十万是茶镇赶集一年面料摊位几十倍。这么大的天文数字,若是亏了,那八辈子也别想翻身。到时候,阿兰耍赖说是你打电话叫他们去做的,那你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小乔闻之有理,想了想道:“嗯,有道理。阿兰这个人很有手段,你看这么大的事都是她的主义,可她明知风险高就自己不说话,让云东和你妈来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那就等阿兰打电话来催。”
云佳咬牙说道:“对,一定要等阿兰来催,其他人说什么都不要理,能拖就拖。”
云北趁假期回来结婚。马大婶和杨普第一次看见繁华沿海大城市峡盟城来的儿媳妇,喜得眉开眼笑。马大婶心想:“杨家居然有大城市的女儿做媳妇,这真给祖宗十八代争光添脸。这可是老天爷赐给杨家最大的恩惠。”
更让杨家人开心的是云北的老婆张祖依没有一点儿大城市人的傲气。茶镇人听说峡盟人很自大矫情不好伺候,但云北媳妇身上却一点也看不出来城市人的矫情,一点儿架子都没有,虽然身为大城市来的新娘,回到杨家丝毫都闲不住,不是整理家务就是洗碗荡碟。
亲戚们都说,云北福气大。不仅娶了大城市的老婆而且姑娘还十分孝心。
婚宴很简单,不花马大婶几个钱甚至比当初云东讨阿兰还省事。这个儿媳妇,马大婶是放心的。为了避免杨家出第二个阿兰,云北按马大婶的办法从同事和峡盟城当地人口中了解到媳妇儿的确不是辣货。正如马大婶常说的“人可以戴上假面具,而口碑是不会骗人的”。
如今亲眼目睹,云北媳妇的言行举止。马大婶确信云北娶了个好媳妇。
当然,云东和阿兰以及云佳、小乔云平都是高兴云北娶了大城市峡盟新娘。这是实实在在给杨家所有人脸上添光增色,走在茶镇街头都高人一等。云北这个土生土长的茶镇山窟窿的癞蛤蟆吃上天鹅肉了。
云平看着落落大方的大城市来的二嫂子,不禁想起自己的终身大事起来。这是云平第一次想到儿女情长的婚姻大事。趁早儿结婚生子,这是茶镇人根深蒂固的传统。云北给云平带来莫大榜样。云平心想到:“谁说山里汉就配不上城市女?云北没有靠家人(即使想靠也没什么好靠),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读书,一步步从正宗的山窟窿穷孩子,变成正宗富裕大城市峡盟郎。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话被云北完美演绎。”
英雄不怕出生寒。云平下决心要成为大城市人。但要怎么样去实现自己的人生梦,云平没有明确的路线。走云北的读书路,云平觉得自己已经错过了太多太多好机会。读书是穷人家孩子出人头地最好最优的一条人生路。关上读书之门,云平找不出第二条适合自己转变成大城市人的现实路。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农村人平时除了上山下田,没有什么其他乐事,遇到人家喜庆红事都喜欢闹洞房。而马大婶不喜欢没有规矩没有分寸的陋习闹洞房。好在云北是老师又是大城市峡盟人,这倒吓住了那般喜欢“捣乱”洞房的“黑手”。如果闹得太不像话,就会在大城市人眼里留下不成气候乡巴佬的印象,于是大家斯斯文文地举杯邀明月,酒肉下肚肠。
其它都好。只是云北现在户口已经是峡盟人。换言之,他已经不是茶镇人。而且,云北媳妇张祖依说将来孩子必须跟她姓张。
这让马大婶犯难了。她心想:“这么一说,不就是让云北倒插门了。当初家里穷得揭不开锅时,芳儿爸就想要让云东做上门女婿,都没有答应。怎么,现在家里慢慢宽了起来,云北居然还会上门去?云北成为正宗的峡盟人可全凭他自己的努力,就这么做了上门女婿,实在不应该呀。按理来说,读书的云北要比没有读书的云东更要有骨气一点才对。”
见婆婆有怨气,依依哭了。她觉得:“自己是独生女,云北上门没有什么丢脸的。家里的爸爸妈妈对云北就跟儿子一样的疼爱,反而是对自己要求严,云北这样很幸福,有什么不好的?”
这时,全家人都急得团团转。好不容易杨家来了一个大城市人,现在马大婶却要无端阻拦,难道穷山沟里的杨家还有比大城市人家珍贵么?杨普气呼呼的说马大婶多事。云东更是关着门对马大婶说:“当初若不是你干预,我也跟小红成了夫妻,弄得现在我还要四处奔波。云北上门不上门有什么区别?他户口在峡盟,工作也在峡盟,距离茶镇千里之外呢。”
马大婶想了想:“云东这话说得很实在。峡盟城那么远,云北即使不上门也跟上门没有什么区别。”
“罢了,罢了。上门就上门吧,反正横竖都是峡盟人。只要依依人好才是最重要的。”
听马大婶这么一说,大家才放了心又喜笑颜开,春风满面。
阿兰眼睛一转,忽然想到了什么,扯了扯云东的衣角到另外一个没人的房间对云东说道:“东儿,你想过没有。现在云北是峡盟人又是峡盟郎。茶镇和峡盟城相距那么远,将来万一老的有什么三长两短,那该死的可是我们呀。”
云东愣了愣道:“这话提醒得好。现在我们三兄弟都在,我们要当全家人的面把将来的事讲清楚,省得到时你推我扯的。以后,云北每年都要回家来过年。不能撒手就跟杨家说再见。”
云东和阿兰忧心忡忡还没有开口说,依依就说道:“爸爸妈妈,你们放心,从今往后每年我和云北都会回来陪着你们一起过年。”
阿兰忙笑道:“那当然是。一家人打断脚骨连着根。不管再远再忙也应该每年回家过年,探望探望家中的老父老母。”
马大婶道:“这个家是云北和云平的。无论你们什么时候,这里的房间都为你们准备着。”
劝话有功,云北和依依感激大哥。云东和阿兰趁热打铁道:“我们要去大鹏城发展,也不知道能不能站住脚,现在实在带不了孩子去。”
云北道:“大哥大嫂,虽然赚钱很重要,你们赚钱也是为了孩子。如果孩子们能好好培养读书,就跟我一样,到时你们也不会有太大负担。”
云东道:“就是这样说。所以希望龙儿能在你那里有进步。我们也想趁这个机会跟你大姐去大鹏城拼搏,好让家里人改善一下生活质量。”
云北道:“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人生难得几回搏。只要你们有信心就去吧。龙儿我会帮忙带好的。”
云东感激不尽:“云北你放心,不管怎么样,每个月我都会给你寄龙儿的生活费。”
依依道:“哎,大哥大嫂你们这样说就太见外了。龙儿也是我的亲侄儿跟我自己的孩子一样,有什么就吃什么。”
除了安排孩子外,阿兰心里最着急的是云佳和小乔不轻易说大鹏城面料市场的行情。不知道他们葫芦里卖什么药。
橼芳带来了孙琪花给云北的贺礼。马大婶看了看橼芳又看了看依依,两人都是瘦长削肩,一个白里透红如春风桃花,一个肌若银玉如田园蔬果,怎么看都是大城市来的媳妇气质优雅看得入眼。
↑返回顶部↑